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篇 |
大气科学 | 134篇 |
地球物理 | 79篇 |
地质学 | 621篇 |
海洋学 | 7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0篇 |
自然地理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挤压地区的构造变换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或者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调节构造,应该对褶皱-逆冲断层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造活动的变化.它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形式的横向传递带来完成的.独山子-安集海地区主要是通过铲状等逆冲断层主控的断展褶皱、冲起构造、构造楔入体形成南翼缓北翼陡的背斜.造成该区变形分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沉积层厚度的变化、造山带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滑脱层的展布层位. 相似文献
912.
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Ce(Ⅳ)配合物水解胶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铈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胶原蛋白的水解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酸水解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F1(MW>5 000),F2(MW 1 000~5 000),F3(MW<1 000),小分子的F3与Ce(Ⅳ)的配合效果最好,且水解胶原蛋白的活性高。通过实验确定了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F3与Ce(Ⅳ)的配合条件以及F3-Ce(Ⅳ)配合物对胶原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 相似文献
913.
914.
本文所论震前气象要素异常,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里,在震中附近的一定区域内:1.日平均气压,达到历年同日平均气压的最低值;2.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分别是历年同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最高值或最低值;3.日降水(雪)量达到历年同日降水(雪)量的最高值。近几年来突出的震例如表1(据震中区附近气象台、站的资料): 相似文献
915.
采用2009—2021年陕西省内国家气象站以及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某日出现暴雨站数至少占总站数的4%为识别条件,以降水强度、暴雨范围和持续时间建立综合强度评估指标,此区域暴雨过程识别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客观,基于此方法的识别结果分析陕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区域性暴雨过程出现在4—10月,59.4%出现在夏季,最多发生在7月,33%出现在秋季,最多发生在9月。近13 a首次区域性暴雨出现日期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1.5 d;末次日期呈缓慢推后趋势,平均每年推后0.7 d。暴雨过程频次平均每年8.2次,其中夏季4.8次,秋季2.7次;暴雨过程频次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3次,夏季增加明显,秋季不显著。覆盖范围呈减小趋势,暴雨站数占比平均每年减少0.1%,局地性增强。76.4%的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1 d。区域性暴雨频次与陕西特色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夏季区域性暴雨多对应初夏汛雨强、伏旱弱,秋季区域性暴雨多对应秋淋强。 相似文献
916.
917.
城市地价动态变化监测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以土地交易样本作为监测样本进行城市地价变化监测与分析的新方法,通过时序监测样本的Voronoi图,分析城市土地市场的热点区域和发展趋势,采用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特征剖面曲线对两个时点的地价变化值的等值线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地价突变区域作为城市基准地价更新资料调查的主要范围,并以武汉市2000~2003年的城市地价变化为例,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18.
一、前言 冬季取暖期间,常有一氧化碳中毒(以下简称煤气中毒)的事件发生。但是因为资料不易收集,所以难以全面总结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1980年11月18—19日我市的煤气中毒事件,其范围之大,中毒人数之多,都比较突出,而且北戴河区卫生部门对此曾作过专门的调查和总结;因此,本文中依据这些资料与气象条件作一对比分析,以期有助于这方面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19.
基于青海高原4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REOF方法将整个高原分为3个区域,分析不同区域雨季起讫期、降水量的分布态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自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雨季开始期逐渐推迟、结束期逐渐提前、持续期逐渐缩短、降水量逐渐减少;(2)在高原西北部和南部地区经度变化对雨季影响明显,经度每增加1°,雨季开始期分别提前2.4 d和2.0 d;结束期分别推迟2.3 d和1.2 d;持续期分别延长4.6 d和3.2 d。(3)海拔对整个高原的雨季降水量影响很大,在海拔相对较低的高原西北部和东部地区,每上升100 m,降水量分别增加46.8 mm和8.3 mm,而在平均海拔4000 m以上的高原南部地区,每上升100 m,降水量减少20.3 mm。(4)1961-2017年高原平均雨季开始期平均每10年提前1.4 d,结束期推迟0.8 d,持续期延长2.2 d,降水量增加6.5 mm。(5)高原雨季降水极端性增强,尤其是2007年以来表现明显,2007年前后中雨日数、1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分别增加1.0 d、9.3%、16.9%和0.4 mm·m 相似文献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