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5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玲珑-焦家式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热爆提取和 ICP-MS 方法,研究了玲珑-焦家式金矿床脉石英和绢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中 REE 配分模式均表现为 LREE 富集型,轻、重稀土具有较好的分馏,LREE/HREE=6.07~26.41。但轻重稀土内部分异不明显,(La/Sm)、=2.15~5.11,(Gd/Lu)=0.72~5.24。成矿流体具有弱的 Eu 正异常,δEu=1.05~7.09,与中高温、弱酸性的现代地热成矿系统相似。流体包裹体/中国陆壳元素丰度标准化后表明,流体中富集的重金属元素有 Cu、Mo、Pb、Bi 等,它们的富集系数大于1。成矿流体中亏损的元素有 Ti、V、Cr、Co、Li、Zr、Nb、Th、U 等。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为金矿床的成因研究增添了新的证据。玲珑-焦家式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相似的 REE 特征,而与其它地区的金矿床或其它类型的矿床则明显不同,说明该区金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相同,都与中生代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条下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2.
对赤峰西部的红花沟、连花山、索虎沟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和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金矿物和寄主硫化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从包体金至裂隙金,金矿物的Au/Ag或金成色逐渐降低。总体来讲,金成色高的金矿物,其Fe和Bi含量也高,但不同温度区段形成的金矿物,其局部规律有所不同。对红花沟金矿与银金矿共生的铋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矿床中富含铋矿物的地方往往也富含金,可作为有意义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3.
华北克拉通北缘与盆地流体有关的若干矿床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华南一样,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其增生带也有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矿床产出。矿床的生成总是与张裂型沉积盆地有关。根据基底大地构造性质和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可划分出两个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特征各异的金属成矿省:1)华北克拉通北部元古代金.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内部,边缘元古代裂谷增生期生成沉积喷流型硫多金属矿床和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2)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锡.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北缘早/晚古生代增生带的张裂型沉积盆地内分别生成各具特征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4.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类型的层控金矿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表明 ,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δ3 4S值变化范围较大 ,并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说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硫 ,主要来自封闭 -半封闭盆地海水硫酸盐的细菌分解。从东部的牙相金矿点至西部的拉尔玛金矿床 ,沉积黄铁矿的δ3 4S值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表明盆地深度可能由东而西逐渐变浅。矿床中热液硫化物和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也很宽。这些热液矿物的δ3 4S值虽有较大差别 ,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硫源 ,即由寒武系硅岩建造的沉积硫所供给。  相似文献   
75.
空间地理信息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貌数据作为空间数据的组成部分,其数据采集及更新十分重要。机载Lidar问世以来受到测绘行业广泛重视,其应用不断扩展。该文以地貌数据的快速更新为研究目的,深入分析了地貌更新流程以及机载Lidar数据成果,并在此之上提出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地貌快速更新方案,研究其具体步骤以及核心技术,同时采用CAD二次开发实现地貌更新数据预处理,大幅提高地貌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76.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 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 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 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 NaCleqv、0.35%~9.23% NaCleqv、0.18%~3.27% 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橄榄石是地幔橄榄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但也经常以斑晶和捕虏晶的形式出现在玄武质岩石中。结合近年来在地幔橄榄岩的主要元素(如Mg和Fe)组成特征以及Li、Mg和Fe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橄榄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旨在加深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的理解。现有研究表明: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学特征、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能够很好地指示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克拉通地区的地幔橄榄岩来说,橄榄石的Mg#通常可以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古老、难熔的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一般具有较高的Mg#(〉92),而新生的岩石圈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则具有较低的Mg#(〈91)。因此,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Mg#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年龄意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确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所经历的演化过程,正常地幔的δ7Li、δ26Mg和δ57Fe组成相对均一,如果上述同位素组成偏离正常地幔值,则说明岩石圈地幔经历了熔体/流体的交代作用。华北克拉通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来源的熔体/流体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78.
地幔中EM1端员成因的锂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个地幔端员(DMM、HIMU、EM1、EM2)中,EM1的成因一直令人困惑。华北克拉通中部(太行山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制约。橄榄岩捕虏体中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该区的岩石圈地幔中有再循环的、古老的洋壳物质。结合已有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Sr-Nd同位素数据,可以推测再循环的古老蚀变洋壳对地幔EM1端员组分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刘鑫  汤艳杰 《岩石学报》2018,34(11):3315-3326
冀西北姚家庄存在一套晚三叠世的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岩体内发育具有环带特征的单斜辉石。辉石的环带有两种:简单环带和复杂环带。简单环带一般为正环带,辉石核部的MgO和Cr2O3含量高,Si O2、Fe O和Na2O含量低;边部的主要氧化物含量与核部刚好相反。简单正环带可以分为两类,其中核边接触带平滑、由核到边化学成分具有渐变特征的正环带辉石可能是岩浆在分离结晶或地壳混染过程中形成。而核边接触带有熔蚀结构、由核到边化学成分突变的正环带辉石可能是早期结晶的辉石颗粒受到晚期低镁岩浆的溶蚀改造而成的。复杂环带具有核-幔-边结构,其中,核部低镁高铁、幔部高镁低铁、边部与核部相似,但其Mg#更低,这些特征暗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形成辉石核部的母岩浆可能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幔部高Mg#的特征指示了软流圈地幔物质的贡献,其边部低Mg#的特征则指示了地壳物质的加入。具有韵律环带的复杂辉石是在岩浆多期侵入的过程中形成的。辉石环带的组成特征表明,姚家庄杂岩体是由岩浆多期侵位形成的,后期侵入的岩浆与前期就位的岩浆不断反应,形成了具有多种不同环带特征的辉石,并最终形成了空间上由外到内依次为辉石岩、辉石正长岩和正长岩的环状杂岩体。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形成姚家庄岩体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由少量地壳组分和软流圈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正>金风送爽,又是一度教师节。我们不由得想起那些默默耕耘在地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他们为祖国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地矿人才,支撑起了祖国的地质矿产事业。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的郑明华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迄今已在地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60载。他热爱祖国,热爱地质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具有坚韧的意志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他成果丰硕,在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与预测、矿床勘查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