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利用1980年以前近30年的资料,对祁连山区的气压和风进行了重新分析,证实了20多年前所指出的5个中型气压系统确实存在,但强度太强,另外青海湖区冬季存在一个小低压。夏季的冷龙岭高压并非高原季风高压,它与位于河西走廊以北的高原季风高压之间有一条明显的东西向低压槽线和风向切变线。  相似文献   
102.
祁连山区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懋苍  许曼春 《气象学报》1986,44(3):265-274
根据1961—1980年的资料,分别用“地形平滑法”和“高度订正法”做出了祁连山区各月平均的温度分布图,发现冬季山区西段冷于东段,夏季反之。冬季和夜间在海拔2000—2500m之间的外围山麓有一相对“暖带”存在,冬季在青海湖尚未冻结以前,湖区气温比四周要高出1—2℃。与假想的无山地存在时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的夜晚山地温度要低10—15℃,夏季的下午要高出5℃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降水变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变率曾有不少人做过分析,而对青藏高原却讨论得很少,最近徐国昌等有所分析。本文拟对我国西部地区作一分析。所用资料主要是《中国降水量变率资料》(1951—1980年,气象出版社),另外还收集了克什米尔的列城(Leh)和斯利那加(Srinagar)以及高原东北部河流流量方面的资料。计算降水变率所用的公式是: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大气中的热量平衡和陆地下垫面的热传导方程出发,探讨陆-气耦合作用。发现在这耦合系统中存在两类长周期波动:一类是周期约为4—9个月的准半年波;另一类是周期为2—5年的准三年波。重点讨论了准三年波的振荡特性。  相似文献   
105.
论地球大冰期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6.
西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是否存在季风?若存在,是东南季风还是西南季风? 或是高原本身自成一季风体系?这些问题一直为我国气候学者所注视。早在五十年代叶笃正等就指出,夏季高原低层的风是围绕高原作气旋性旋转的;杨鉴初等利用单站资料讨  相似文献   
107.
1996~1998年逐月地震地温场与降水场演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最近3a逐月的地温、地球自转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地热涡的演变与我国降水场的关系。发现在地转加快月有利于地热涡族的加强,降水增多;地转减慢月则反之。还发现地震是地热涡发展增强的一个强信号。  相似文献   
108.
青藏铁路沿线的天灾及其预测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统计了青藏铁路沿线50多年来的强地震、雪灾和夏季旱涝,并根据地气耦合原理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些很好的预报因子,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未来10年35оN以南的沿线地区将很少会发生Ms>6级的强震;“本区强震年”和8月沿线为地热涡控制时铁路沿线会发生雪灾;本区冬季为地冷涡控制时一般为夏旱年.  相似文献   
109.
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地球流体力学的长波理论,研究了强震地热涡的长波运动特性;分析了西太平洋M_s≥7.8级强震与我国月降水场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强震相伴的地热涡尺度超过850 km时,它会向西退行,从而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相应演变.利用上述结果。对2007年我国汛期降水分布进行了预报,实况证明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板内强地震与地热涡合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6 级以上强地震及其发生前后在地气图上的表现,主要是地热涡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强地震有关的地热涡的演变有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即在不同的地区地热涡的活动有其相对较固定的活动模式,其对强地震的影响方式也较类似.讨论了其中与强地震有关的主要演变模式之一:地热涡合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