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中华鳖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鳖腐皮病以病鳖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颈溃烂,腹甲发红为主要特征。从患病中华鳖病灶上分离到七株菌,其中一株菌为强毒菌株,用该株菌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该株菌特征是:G-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对弧菌抑制剂不敏感;在TCBS上生长,产H2S,V.P反应阳性,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类;不存在脲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氨酸脱羧酶等酶类。  相似文献   
672.
浊积层——海底沉积物中残留的古代大地震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骏河湾的海底大峡谷在伊豆半岛西南海域向南西西转向 ,然后一直延伸到四国海域。骏河湾的谷段被称为骏河海槽 ,转向后的谷段叫南海海槽。这个峡谷状海沟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合带 ,充填着来自日本列岛中部山地的大量泥沙。沿着这条板块汇合带每隔约100~150a就发生一次大地震 ,在四国海域叫做南海(道)地震 ,东海海域称为东南海(道)地震 ,在骏河湾谓之东海地震。根据寒川(1999)对地震遗迹的考古调查 ,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2ka间地震一直以这种间隔持续发生。但是 ,对此之前的地震情况知之甚少。深度超过1km…  相似文献   
673.
波影 《海洋信息》1994,(2):25-25
“虾病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进行综合研究。要依靠养虾专家、细菌和病毒专家、环境学专家和生态学专家共同努力,控制虾病的蔓延并从根本上防治虾病,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高潮于1993年11月24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强调的。  相似文献   
674.
675.
CEVSA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过程模拟植物-土壤-大气系统能量交换和水碳氮耦合循环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机理模型,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该模型在大尺度上已经应用大量的植被生产力,碳储量和叶面积测定以及遥感反演数据进行了验证,但还缺乏在冠层和景观尺度上对模型的机理过程(如对光合,呼吸和蒸散过程及其导致的水碳通量变化)模拟的检验.以近年来生态系统机理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基础,对模型进行改进,应用一个亚热带针叶林水碳通量连续观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并分析机理模拟与涡度相关观测得到的水碳通量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差异.模型模拟的主要水碳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均与观测值一致.对蒸散和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相近,分别解释了观测值90%和86%的变异性,但是模拟值系统偏低.模拟的年总光合碳固定(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接近于观测值,并且能够分别解释其观测值79%和88%的变异性.尽管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模拟值(394 gC/m2)也与观测值(387.15 gC/m2)接近,但是它仅能解释观测值31%的变异性.与观测值相比,模拟的NEP在冬季偏低而在夏季偏高.通过与温度、水汽压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严重的高温和缺水胁迫条件下,模型没有准确模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过程.结果证明CEVSA模型对水碳循环的模拟与植被冠层尺度水碳通量测定结果一致,但仍然需要对极端温度和水分胁迫效应的模拟作进一步的ChinaFLUX.  相似文献   
676.
GPS支持下的机载SAR遥感图像无控制准实时地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图像的地理定位在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中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并推导出了在GPS定位数据支持下的有速度约束条件的机栽SAR图像帧定位元素的解算模型,实现并试验了机载SAR图像的准实时地理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同一航带的图像帧与帧之间的地面连续性,自动并有效地消除了相邻帧地理定位图像之间的裂缝,实现了航带的整体地理定位,从而使机载SAR遥感图像对自然灾害的评估和发展情况预测手段达到准实时效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77.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本文概要总结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情况,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学,PVTX研究,分析技术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岩相学方面的主要进展反映在“流体包裹体组合”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PVTX研究方面,人工包裹体和热液金刚石压腔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地质流体体系相特征的了解。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或改进,其中以Laser-Raman对气体成分和LA-ICP—MS对溶质成分的分析尤其有用。流体包裹体的应用领域一直以矿床学研究为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如此。但是,流体包裹体在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尤其是石油地质以及岩浆和地球内部过程的研究等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8.
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36Ma、738±17Ma和744±63Ma,低δ~(18)O值(-0.42~4.14‰)岩浆核锆石说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岩,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及少量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出现,指示片麻岩与榴辉岩曾经共同经历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2)花岗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原岩年龄有两种,一种是新元古代,其U-Ph年龄为806±79Ma。另一种是古元古代晚期,其 U-Pb年龄为1838±41Ma。这2个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分别为229±3Ma和242±21Ma。多数榴辉岩中的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也具有低δ~(18)O值特征(0.22~3.4‰),指示在榴辉宕相变质作用之前,这些榴辉岩原岩为低δ~(18)O值蚀变岩或低δ~(18)O值基性岩浆岩;(3)大理岩中榴辉岩变质增生锆石δ~(18)O值高达15.9‰,U-Pb年龄为229±4Ma,指示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榴辉岩原岩与大理岩一样具有高δ~(18)O值;(4)斜长角闪岩的原岩U-Pb年龄为1719±18Ma,与同时期榴辉岩原岩一起构成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侵位时的裂谷肩部围岩,在三叠纪大陆碰撞时同样受到变质改造。  相似文献   
679.
珊瑚砂土在加载过程中颗粒滑移与孔隙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加载装置,配装在光学体视显微镜下,观测了珊瑚砂土在加载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及颗粒滑移的全过程。通过图像处理分析仪对其孔隙变化进行了几何分维数的统计计算,得到砂土在加载过程中颗粒滑移与孔隙分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80.
热测井是直接测量地下岩层温度场分布的手段。岩石的热参数主要包括热导率、比热、产热流、热流密度等。了解岩层热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在地壳运动研究、地热勘探及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连续及原位测量特点的测井资料可用于计算地下岩层的各种热参数。本文介绍了大陆科学钻探中的热测井,说明了用测井资料计算热导率、比热、产热率、热流密度等热参数的方法,简述了热测井和热参数在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方面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