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四个监测站位开展赤潮常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别以各站位23项水质理化生物环境因子指标为自变量,相应赤潮藻类优势种的细胞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站位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的细胞密度多参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有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方差分析的结果均为回归极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相应赤潮优势种细胞密度预报方程的高度有效性,将对今后泉州湾的赤潮预报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
采用水体中设置弹性填料对比实验的方法,在12口聚乙烯水槽实施淡水精养殖日本鳗鲡,进行对鳗鲡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节水增效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7天的养殖期间,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应用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仅1.2%,比对照组显著节水减排74%(P0.01);处理组的主要水质因子pH、DO、TAN、NO2-N、NO3-N、COD等浓度均符合相关的渔业水质标准;处理组的起捕尾重、产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组高106%(P0.2)、108%(P0.2)和220%(P0.1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38.4%(P0.1)。此外,处理组弹性填料设置的适宜密度为填料占水体体积的10%。因此,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具有节水、减排与节能效果显著,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保、低碳、安全,操作简便、易推广等优点。该革新性的生态工程低碳养殖技术对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从高耗费资源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4.
泉州湾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设定4个采样站位,进行赤潮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泉州湾藻类优势种由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及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赤潮生物组成,虽然中肋骨条藻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有3个站位出现了上述优势种的演替。通过深入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及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对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发现由于不同的赤潮藻类种群具有各自的生态习性及适应环境的生长增殖策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赤潮藻类种群增殖竞争力间强弱的相对变化,而种群增殖竞争力强的种类有可能迅速增殖取代原有的优势种而演替为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幼鱼的摄食特性。结果表明:在幼鱼阶段,云斑尖塘鳢的摄食方式为主动掠食;个体全长1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11.66%,4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1.04%,69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5.30%;日摄食量与幼鱼全长呈正相关关系:A=11.3577+0.7664L(r=0.876);云斑尖塘鳢幼鱼的适口饵料鱼全长为其全长的25%~50%,幼鱼摄食15~17h后可完全消化饵料鱼;云斑尖塘鳢幼鱼昼夜摄食节律明显,一昼夜出现一个摄食高峰,高峰时段为19:00-01:00。  相似文献   
86.
全插件GIS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GIS开发模式复用程度低、可扩展性差、集成调试难度高等弊端,提出可以简化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的全插件GIS应用框架的解决方案,文中对.NET平台的插件技术,以及基于全插件框架理念的UGISFrame Work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的精度,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区浅沟为例,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建立DEM并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对比近景摄影测量以不同方式获取标记坐标后建立DEM的差异,同时以测针板实测浅沟横剖面为参照,对比分析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横剖面的精度。结果表明:RTK获取密度较低的点数据,建立的DEM较粗糙,仅体现沟缘大致走向;近景摄影测量+RTK方法测得的DEM高程整体低于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所得DEM高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两种方法获取数据所提取的浅沟形态参数精度较高;对比浅沟横剖面,横剖面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测量所得与实测横剖面重合度较高。因此,利用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进行浅沟测量,在精度、效率等方面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88.
北京精细下垫面信息引入对暴雨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2000年环北京实际的精细下垫面布局资料(500m分辨率),按美国USGS陆面资料分类标准(25类)对其提供的全球30 s经纬分辨率(≈1 km)下垫面分类资料进行了更新设计.进而针对一个北京夏季暴雨过程,利用10:3.3km双向双重嵌套的MM5V3.6-Noah LSM陆气耦合模式进行24h数值对比试验,研究了北京精细下垫面信息引入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新设计的陆面资料更真实地反映了环北京区域的下垫面结构,尤其针对北京城区面积迅增特征;同时还修正了原资料将亚洲中纬度区域落叶阔叶林下垫面类型归属为热带(或亚热带)稀疏大草原类型的问题.其在数值天气模式中的引入会对短期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次暴雨主要降水中心的模拟,12h差值分布范围远达30km以上,中心值相对差异可达30%.研究发现在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相互间存在一个重要的相互影响机制,即由于城区面积的扩大会导致自然植被减少,进而会减少地表蒸发及相应局地大气水分供应、加深边界层高度并增强大气水汽混合,这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相似文献   
90.
国内外关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扰动研究表明,煤矿开采施工扰动及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对原地下水赋存环境和运移通道产生影响。新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脆弱,为确保新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必要从水资源动态平衡角度对本区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据地下水扰动变化特点,提出新的保护及利用思路,为科学保护和利用矿区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