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南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的耗氧率及其对水温、低溶氧、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耐受性,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鱼类呼吸装置测定其耗氧率和窒息点,以黑仔鳗为试验材料,探索其对水温、非离子氨、亚硝酸盐耐受性。结果表明,南美洲鳗鲡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昼间耗氧率为(86.46±37.77)mg/(kgh),夜间耗氧率为(123.58±22.56)mg/(kgh),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C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耗氧率和水温的回归方程y=–0.1316x2+9.4507x–13.712(R2=0.9993);南美洲鳗鲡的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耗氧量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大,耗氧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2321x0.8334(R2=0.9979);在水温25°C时其窒息点随鱼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均重10g、40g和160g的鳗鲡窒息点溶解氧浓度分别为(0.98±0.25)、(0.46±0.06)和(0.32±0.02)mg/L;13—29°C为南美洲鳗鲡的适温范围,25—29°C为其生长适宜水温,在一定范围内的短时低水温或高水温环境对其损伤是可逆的;水中非离子氨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12.22mg/L和1.22mg/L,亚硝酸盐氮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61.68mg/L和6.17mg/L。  相似文献   
72.
文章介绍了深度学习在时间序列分析挖掘中的应用、深度学习的概况与特征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最新国内外应用,特别是在海洋信息挖掘预报中的新应用;给出了典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与训练方法,随后给出针对海洋环境信息提出的3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分析了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3.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四个监测站位开展赤潮常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别以各站位23项水质理化生物环境因子指标为自变量,相应赤潮藻类优势种的细胞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站位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的细胞密度多参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有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方差分析的结果均为回归极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相应赤潮优势种细胞密度预报方程的高度有效性,将对今后泉州湾的赤潮预报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采用水体中设置弹性填料对比实验的方法,在12口聚乙烯水槽实施淡水精养殖日本鳗鲡,进行对鳗鲡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节水增效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7天的养殖期间,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应用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仅1.2%,比对照组显著节水减排74%(P0.01);处理组的主要水质因子pH、DO、TAN、NO2-N、NO3-N、COD等浓度均符合相关的渔业水质标准;处理组的起捕尾重、产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组高106%(P0.2)、108%(P0.2)和220%(P0.1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38.4%(P0.1)。此外,处理组弹性填料设置的适宜密度为填料占水体体积的10%。因此,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具有节水、减排与节能效果显著,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保、低碳、安全,操作简便、易推广等优点。该革新性的生态工程低碳养殖技术对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从高耗费资源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6.
泉州湾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设定4个采样站位,进行赤潮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泉州湾藻类优势种由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及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赤潮生物组成,虽然中肋骨条藻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有3个站位出现了上述优势种的演替。通过深入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及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对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发现由于不同的赤潮藻类种群具有各自的生态习性及适应环境的生长增殖策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赤潮藻类种群增殖竞争力间强弱的相对变化,而种群增殖竞争力强的种类有可能迅速增殖取代原有的优势种而演替为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幼鱼的摄食特性。结果表明:在幼鱼阶段,云斑尖塘鳢的摄食方式为主动掠食;个体全长1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11.66%,40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1.04%,69mm的日摄食量约为体重的55.30%;日摄食量与幼鱼全长呈正相关关系:A=11.3577+0.7664L(r=0.876);云斑尖塘鳢幼鱼的适口饵料鱼全长为其全长的25%~50%,幼鱼摄食15~17h后可完全消化饵料鱼;云斑尖塘鳢幼鱼昼夜摄食节律明显,一昼夜出现一个摄食高峰,高峰时段为19:00-01:00。  相似文献   
78.
全插件GIS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GIS开发模式复用程度低、可扩展性差、集成调试难度高等弊端,提出可以简化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的全插件GIS应用框架的解决方案,文中对.NET平台的插件技术,以及基于全插件框架理念的UGISFrame Work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沿长江下游到河口近海,南、北支DOC浓度分别为1.68±0.16 mg/L和1.46±0.31mg/L,CDOM的吸光系数a350分别为2.37±0.61 m-1和1.59±0.24 m-1。南支整体具有“高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北支则具有“低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这可能与南北支的径流量差异有关。在南北支不同分汊河道(北支、南支北港、南支北槽和南支南槽)中,南槽和北支有类似的海水入侵特征,但南槽具有较强的类蛋白组分输入,而南支北港和北槽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河流有机质为主的特征。对比2011年长江南北支DOC和CDOM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主河道的南支在2021年无明显变化,而北支有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口DOM的变化格局可能受水动力条件(径流量)、人类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比较全...  相似文献   
8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