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7篇 |
免费 | 308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9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162篇 |
地质学 | 676篇 |
海洋学 | 146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地理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评价和选择一个GIS软件的过程中.除了对于其功能进行测试以外,还要对其性能(performance)进行测试。国内外计算机行业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测评(benchmark),通常都采用标准的数据在标准的环境下用统一的运行方式进行,以便对各种软件能作出一个统一的评价。近年来,对于数据库管理软件的评价也多采用这种方式。GIS软件由于其既涉及属性信息,又涉及空间图形信息,评价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国际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olo分校的Marble等人及加拿大多伦多市的Higgin等)。本文介绍我们拟订的一套标准测试数据与方法及其初步试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提出钢筋混凝土高烟囱的一个震害预测方法,用钢筋混凝土弯曲构件的延性指数作为破坏指标。烟囱的内力考虑了水平地震弯矩、竖向地震轴力和自重轴力以及p-Δ效应引起的地震附加弯矩。烟囱的抗力由归一化的极限弯曲应力和极限轴向应力的包线确定。 相似文献
63.
微粒包体作为基性岩浆和重熔酸性岩浆I型或S型之间岩浆混合或/和混合期存在的标志,其成因和意义可被重新评价。基于含微粒包体花岗岩套中所观察到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露头关系,已经提出了用于研究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组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注入作用;第二阶段:演化作用;第三阶段:混合作用,这是在基性岩浆注入到重熔的地壳环境中发生的。在第一阶段,比酸性岩浆温度更高、粘度更低、几乎完全为液态的基性岩浆通过一次或多次注入作用侵入到酸性岩浆中。两个体系并不容易混合,仍作为独立的单元存在,直至达到了热平衡和粘度相近的时候才能发生混合,并且,沿着二者的边界基性岩浆冷却。酸性岩浆被加热。在第二阶段,基性岩浆既经历了伸展、对流搅动和与酸性岩浆混合的物理作用,又经历了晶体分离和与酸性岩浆混染(混染分离结晶作用)的化学作用。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再循环便导致了微粒包体和进一步演化了的熔体的形成。这种熔体与酸性岩浆已达到了热平衡。因此,微粒包体记载了基性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的产物(成分上为英云闪长质到花岗闪长质)和酸性岩浆参与了两端元的混合作用。该作用可用于解释含微粒包体花岗岩类深成岩的地球化学演化。该模式阐明了复式岩基形成过程中产于深成环境中的各种岩浆作用,并且也提出了有关英云闪长质深成岩成因的某些想法。最终,所观察到的微粒包体单独产出的这一特性表明微小几何学(一种相对新的数学概念)在了解粘性流体混乱流机制方面可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基性岩浆的混合和伸展作用动力学。 相似文献
64.
65.
一个推广的一次二阶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将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可靠度问题归结为P_x=∫_xP_f(X)f(X)d(X)的积分形式,然后提出了求解该积分的一个推广的一次二阶矩方法。该方法方便实用,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时变荷载下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可靠度分析以及一般的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可靠度分析。最后给出了应用的实际算例并讨论了系统不确定性对可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从滤波和系统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简单的阻容滤波器原理,它的微分方程表达,频率响应函数,传递函数以及在离散数据处理中滤波器的差分方程表达。最后推广到对一般线性时间不变系统的处理。这些概念和原理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吉隆盆地为高喜马拉雅中新世晚期约10 Ma时期形成的一个南北向断陷盆地, 其东侧为同沉积正断层, 沃马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东南部.在该剖面下部新发现一套中新世巨厚砾岩层(旦增竹康组).通过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得出吉隆盆地控盆断裂早期活动时间为13.4±1.9 Ma, 源区12~11 Ma发生构造热事件, 据此推算出吉隆盆地初始裂陷后开始沉积的底界年龄约为10 Ma.综合前人在吉隆盆地得出的7.20~1.67 Ma古地磁测年值, 可得出吉隆盆地旦增竹康组年龄为10.0~7.4 Ma, 沃马组年龄为7.40~1.67 Ma.根据孢粉组合带和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类型和古环境变化, 沿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和9个孢粉组合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吉隆地区古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 (1)组合带Ⅰ和孢粉组合1~2, 为温暖偏干环境的常绿与落叶针阔叶混交林, 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中新世(10.0~7.0 Ma); (2)组合带Ⅱ和孢粉组合3~7, 为寒冷干旱环境的落叶针叶林, 期间存在一次暖湿气候的波动, 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早上新世(7.0~3.3 Ma); (3)组合带Ⅲ和孢粉组合8~9, 为温凉偏干的气候下生长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 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上新世(3.30~1.67 Ma). 相似文献
68.
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或分子标志化合物是含氧、硫、氮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每一个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能有多个骨架相似的含氧、硫、氮杂原子的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迄今,饱和烃中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非烃类型大都已能被识别。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成因理论研究和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生源研究,近十几年来,它们尚被应用于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原油的二次运移,古环境、古气候等领域,近年来,非烃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还有被用于油一油对比和用键合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探索严重生物降解油油源的报道,总之,非烃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9.
可靠性数学在斜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可靠性数学的相关理论引入斜坡稳定分析中,结合斜坡在变形破坏中的各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随机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概率方法的斜坡稳定性可靠性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