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层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用Etabs软件建立1个高层抗震结构和4个具有不同扭转特性的高层隔震结构的空间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验证此原则上部结构质量中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的重合与否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程度,而后考察偏心高层隔震结构在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地震作用的减小,扭转效应要远小于原抗震结构,且隔震本身对于结构扭转效应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上述原则;扭转效应的减震率大于平动效应的减震率。布置在隔震层平面外围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层的扭转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2.
通过Z指数法和降水资料对昌吉地区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37a(1971—2007年)的旱涝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昌吉州各地降水和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快,东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慢.各地出现干旱的频率高于雨涝的频率,其中,西部出现干旱频率最大,东部最小;相反,西部出现雨涝的频率最小,东部最大.  相似文献   
183.
依据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主要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相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湖泊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不发育。龙门山前缘的邛崃、安县、江油、旺苍、南江等地冲积扇广泛发育,大小、形状不同的冲积扇连接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在安县地区发育的冲积扇往东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在金堂、三台等地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相沉积,并由三角洲进入湖泊沉积区,构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4.
通过对藏南地区上白垩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地恢复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该地区自南向北沉积水体逐步变深,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外陆棚和内陆棚亚相)、大陆斜坡相及深海盆地相,局部地区浅海陆棚相之上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相和孤立台地相等.盆地性质总体上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盆,但已具备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据统计,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每15年左右翻一番。而自然也对人类进行了报复,水土流失、“沙尘暴”现象、水体污染、草场退化、地面变形、采矿废石占地效应等愈来愈严重,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生代沉积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8个介形类群落,自下而上为:Leucocytherella trinoda-Ilyocypris群落;Ilyocypris pentanada-Leucocytherella hyalina群落;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lla群落;Eucypris subgyrongensis-Candoniella zadaensis群落;Leucocytherella-Cadoniella zadaensis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hyali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glabra群落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trinod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进行详细的特征分析,并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数据,将吉隆盆地7.2~1.67Ma的古气候划分为5个期次:①7.2~6.7Ma为暖湿期;②6.7~5.8Ma为凉湿期;③5.8~3.6Ma为暖湿期;④3.6~2.6Ma为凉湿期;⑤2.6~1.67Ma为冷干期。将研究区的7.2Ma以来的气候演化特征与全球气候演变对比认为:吉隆盆地7.2~5.8Ma间的气候以暖湿为主,可能与来自印度的东南季风加强有关;5.8~3.6Ma间吉隆盆地古气候分析显示为相对暖湿期,可能与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再次加强有关;3.6Ma后,由于是受全球气候变冷、冬季风加强及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吉隆盆地气候向更寒冷干旱的环境转变。  相似文献   
187.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188.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189.
基于BISQ模型的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Biot-flow and squirt-flow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luid flow mechanisms in porous media containing fluids. Based on the BISQ (Biot-Squirt) model where the two mechanisms ar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the elastic wave-field simulation in the porous medium is limited to two-dimensions and two-components (2D2C) or two-dimensions and three-components (2D3C). There is no previous report on wave simul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ree-components. Only through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we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wave field coupling relation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olid and fluid phases in the dual-phase anisotropic mediu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ISQ equation, we present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a three dimensional dual-phase anisotropic medium simulated by the staggered-grid high-order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We analyze the resulting wave fields and show that the results are an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90.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构造解释模型。所谓分层变形是指受古近系膏盐岩层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等软弱岩层分隔,不同深度的岩层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所谓垂向叠置是指不同层次的强变形带在垂向上叠置,不存在区域性大位移的拆离断层。位于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而盐下层的中生界沉积层及盆地基底则以收缩断裂变形为主。浅部的滑脱褶皱表现出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合,背斜具有不对称形态,其核部在古近系盐岩层或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滑脱,可在陡翼发育破冲断层或缓翼发育顺层滑脱逆冲断层。深层断裂变形以向山脉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次级断层相对较少,下盘则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冲断构造。深层断层向上延伸在古近系盐岩层中尖灭,部分次级断层向下延伸并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或盆地基底面滑脱,但是主干逆冲断层高角度切入基底,向上则对应于浅层背斜的核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主干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并成为控制局部构造变形的主要构造要素。天山上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或促成先存正断层的反转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