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682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81.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有16个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前陆冲断带在天然气加快发展中地位与作用重要,是近期勘探突破发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补充。2011年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获得塔里木盆地库车深层天然气及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石油两项重大突破、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及四川盆地西北缘天然气两项重大进展、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鄂尔多斯西缘油气3个重要苗头,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资源基础,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在盆地原型恢复和晚期构造改造、深层结构刻画与构造解剖、储层演化与油气充注机制、断-盖控藏模式与油气有效聚集3-R评价方法、区域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5个方面形成创新认识,发展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聚集理论。前陆冲断带勘探配套技术研发在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复杂构造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复杂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前陆深层钻完井和储层压裂改造技术4方面取得进展,推动了前陆核心技术形成和油气勘探发现。前陆冲断带近期勘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展望了前陆基础地质、油气勘探、勘探技术研究3方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近期勘探的3点启示与增储潜力,针对未来前陆冲断带在勘探生产、地质研究、配套技术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4方面勘探研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2.
众源地理信息已成为我国全球测图的重要境外数据来源。质量是判断众源数据可用性的主要依据。重点探讨众源地理数据质量的特点、控制与评价的问题与研究进展。首先从生产者、比例尺、状态-版本关系、质量控制、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等方面与专业数据对比,分析了众源地理数据的质量特点。然后从平台控制和后处理两方面阐述了众源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从整体与个体评价角度探讨了众源数据质量评价的问题与进展。最后指出众源数据的不完整、分布不均匀、个体质量评价的全覆盖与可靠性仍是众源地理数据质量提升与评价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3.
利用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数据获得高亚洲及其邻近地区的质量变化,可分析区域气候因素如印度季风、西风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结果的影响。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西风带的贡献小于厄尔尼诺,与传统研究结论不同。因此,利用2003-01~2017-06期间GRACE RL06的Mascon数据进行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析。研究发现,前3个主要成分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3%、27%和6%,与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2±0.16、0.70±0.15和0.42±0.15,说明在长达14 a的观测时间跨度内,印度季风、西风带和ENSO对研究区质量变化的贡献分别为53%、27%和6%,西风带是研究区质量变化的第2个影响因素,这支持了传统的研究结论;ENSO通过印度季风对某些区域(如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西北部)的质量变化产生影响;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藏东南地区,由于印度季风的减弱及其相关的ENSO作用和西风带的加强,质量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在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东昆仑地区,由于西风带的增强,质量变化呈上升的趋势;在帕米尔和天山地区,虽然受到较强西风带的影响,但由于同时受到印度季风和ENSO减弱以及气温上升趋势的影响,质量变化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4.
运用高分一号卫星进行江西樟树市地质灾害评价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高国产卫星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几何校正等步骤对高分一号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解译,获取樟树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采用小流域评价单元,选取灾害点密度、地表水文、构造断裂带、工程活动、岩土类型、地形坡度等6个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最终获得樟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图,其精度为78%。结果表明樟树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4.68%,易发程度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7.82%。  相似文献   
185.
通过与 F Y1 A、 B, N O A A, L A N D S A T 等卫星探测通道的比较,阐述了 F Y1 C 卫星的性能和特征。与此同时,还对该星在气象应用、环境监测、防灾减灾、航空、航海中即将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作了较为全面的客观展望。  相似文献   
186.
2016年5月和10月对西溪湿地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对湿地鱼类组成、种类时空分布和优势种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6目12科36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3.16%,其他各科鱼类为2种或1种,生物多样性偏低,鱼类资源结构不复杂、资源量较少,且存在中小型化的现象。5月和10月调查鲤科鱼类种数分别占58.62%和77.78%;湿地内的鲫和中华乌塘鳢为优势种类。湿地生境的改变可能是造成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鱼类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7.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磁组构特征及其古风向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沙漠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及其变化趋势和气候带漂变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在早白垩世晚期的风向主要为SEE向和SW向,二者交替出现。晚白垩世早期为SEE向。(2)两组方向所示盛行风为西风和东北信风。(3)该沙漠早期处于副热高压带的西风和东北信风切变带上,切变带曾作短周期南北向漂变,晚期因切变带南移而处于西风带中,属于长周期漂变。(4)磁组构能很好地显示风沙沉积物中无宏观表征的风向特征。  相似文献   
188.
一项填补肖厝空白的毛蟹、黄鳝高新技术养殖项目于春节前在肖厝开发区动工兴建。 该项目由肖厝埭港镇陈庄村庄氏兄弟筹资  相似文献   
189.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对虾,而斑节对虾摄食一定数量病毒才能导致感染;水不能作为游离WSBV的载体传播WSBV。  相似文献   
190.
固体地球潮汐(Solid earth tide,SET)在地表产生的径向位移可达40~50 cm,形变梯度可达2 cm/100 km,是各种精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地表形变监测范围的不断增大以及对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固体潮位移对InSAR观测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固体潮位移理论模型,根据InSAR测量基本原理和Sentinel-1卫星成像参数,模拟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定量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以我国江汉平原和北美大平原的Sentinel-1数据为例,探讨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对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体潮位移对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存在较大影响,在250 km×250 km范围中,以C波段为例,其相位变化可达12 rad(对应52 mm视线向形变);(2)固体潮位移相位在中低纬度(60°S—60°N)地区变化较大,两极地区较小,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在Sentinel-1 InSAR观测中,通过固体潮位移相位改正去除了干涉图中的部分低频相位偏差,相比原始干涉图,改正后的解缠相位标准差减小了约29%.本研究对于认识固体潮位移InSAR相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提高星载InSAR广域地表形变监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