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41.
利用1951-2001年逐月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COADS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1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运用SVD分析、SVD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是影响中国华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该海域SSTA为正,对应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则偏少;1970年代以后反之;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两侧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在中纬中部北太平洋,1970年代后期-1990年代前期,该海域SSTA为负,对应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其两侧降水偏少;影响中国东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区是低纬中太平洋,1970年代-1980年代前期,低纬中太平洋SSTA为负,与之对应,中国东北夏季降水偏少;1950年代~1960年代中期、1990年代前、中期则反之。进一步对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2.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征及滑坡与降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占山  张强  朱蓉  江志红 《山地学报》2005,23(3):319-326
分析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库区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运用Fisher判别法则建立该区滑坡发生的降水预报方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山地灾害主要出现在雨季,7月发生最为频繁,灾害种类多样,主要以滑坡为主,降水是诱发山地灾害的主要因素;当日和前5d的暴雨日数、当日和前10d降水量与滑坡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诱发库区滑坡灾害的主要降水类型为暴雨诱发型和多日中大雨诱发型;通过Fisher判别方法,以两个降水因子建立起的滑坡发生的预报方程,对于三峡库区滑坡发生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库区山地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3.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气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陆变的5种主要机制,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一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并简单阐述了作用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144.
利用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及其自带的Nudging同化系统,结合通过质量控制的三峡地区2 588个自动站的2014年1月观测资料,进行同化自动站观测试验,建立了三峡地区3 km高分辨率气温场,并与加入NCEP稀疏观测站点的稀疏场试验和未同化试验在月平均温度场和逐时温度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同化试验相比,同化自动站观测后,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场偏差减小至±0.5℃以内;平原、丘陵、山区气温逐时绝对偏差均减小至1℃以内,逐时气温的相关系数超过0.9,偏差范围减小1.14℃以上,均方根误差减幅达0.55℃以上;同化自动站观测后,泰勒图中平原和丘陵的相对标准差接近于1,山区减小至1.11。同化自动站观测试验的结果优于同化稀疏场试验,较好地建立了三峡地区2014年1月气温场,为该地区建立高分辨率温度场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5.
Nino海区SSTA短期气候预测模型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AR)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方案,对Nino海区平均SST逐月距平序列作自适应滤波意义下的超前预报。结果表明,对1997-1998年这次强ENSO事件的超前预报十分有效;利用相应的历史样本作三次强ENSO事件的回溯预报试验,发现均有较高可信度。可见,该方案预报技巧稳定,独立样本试验和实际预报试验都有很高的准确率。将SSA-AR方案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ENSO业务预报的有  相似文献   
146.
近百年江苏中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趋势及其变化率估计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本文探讨苏中和苏南地区气温长期变化趋势的阶段特征,着重研究各不同时期气温趋势的显著性和置信区间。结果表明,(I)近百年该区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且与北半球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Ⅱ)除冬季以外,本区经历了两次升温和两次降温时期,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趋势特征;(Ⅲ)近百年气温最高的十年,除了夏季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外,其余各季及全年平均都出现在本世纪40年代,这一特点与北半球最暖的十年出现于80年代以后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7.
非均匀站网EOFs展开的失真性及其修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学报》1995,53(2):247-253
从理论上证明,非均匀站网EOFs展开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在同等条件下,均匀站网与非均匀站网EOFs展开结果有明显差异.提出了一种附加面积权重的修正方案用以弥补非均匀站网EOFs展开的失真现象。实例计算表明,中国气温场(160站)经修正EOFs展开后,其气温变化主分量趋势与特征能更加客观地揭示中国地区增暖效应的局地差异。  相似文献   
148.
本文讨论了有效辐射量的各种计算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精度,并使用海口、南宁、赣州、汉口、上海、北京、太原七个日射站1959—1964年的逐日日射资料和辐射平衡资料,计算了晴天大气逆辐射和有效辐射,並建立了我们的计算式。同时,选取高、中、低云云量分别为10时的资料,计算了云对大气逆辐射及有效辐射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全年各月的长波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149.
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人口数据进行城、乡气象站点的划分,探讨了三种不同划分方法对城市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根据三种方法认定的城、乡站点,使用均一化订正的地面观测气温数据,分析了1961—2004年我国不同区域和12个城市群的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 effect)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城市化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UHI effect的数值大小上,而西北地区的不确定性则多体现在变化趋势的方向上;用三种方法同时认定的城、乡站点对比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城市化对区域气温增暖的贡献较强,西北地区较弱,东北和西南地区则无明显一致的影响;城市化对季节平均温度的影响存在南北差异,春、秋季在南方的影响显著,冬、春季在北方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0.
Climate effect caused by urbanization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anthropogenic factor in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possibl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city groups in eastern China are discussed. With th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P, PD and MODIS land cover), urban and rural stations are identified.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Climate effect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place to place. In 1960 to 2009, the urbanization brought more precipitation 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city groups but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city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is slight betwee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during slow period of the urbanization from 1960 to 1979. It is more evident in the rapid period (1980 to 2009) that urbaniz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in every city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ations is sensitive to the ways of distinguishing rural from urban area, which may cause uncertainties in 1960 to 1979, while it is very different in 1980 to 2009 in which urbanization favors more precipitation in all city group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precipitation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divis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