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1.
L-矩估计方法在极端降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敏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科学》2007,27(6):597-603
本文引进具有高精度优良特性的L-矩参数估计方法,应用Gumbel分布模式拟合我国东部地区的极端降水量。结果表明,参数的L-矩估计法使Gumbel分布拟合极端降水的优度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给定重现期条件下估计极值分位数具有良好的效果。相对而言,对短样本序列,L-矩估计比常规矩估计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2.
This study simulated the moisture transport process of southern China annually first rainy season (SCAFRS) using a Lagrangian airflow trajectory model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HYSPLIT), to determine SCAFRS moistur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It is found that the moisture transport paths and sources of SCAF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SCSSM. Divided by SCSSM onset dates, the moistur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SCAFRS a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Before the onset of SCSSM, precipitation of SCAFRS mainly comes from western Pacific and eastern China.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24%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water vapor carried along the path coming from Bay of Bengal-South China Sea (BSC)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is path to SCAFRS precipitation is relatively low. Mainly due to strong precipitation over Bay of Bengal before the onset of SCSSM, this region is a moisture sink, which makes most moisture deposit in this region and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to southern China. After the onset of SCSSM, most water vapor is transported to southern China by the southwesterly paths. The Indian Ocean is the main moisture source, which contributes almost 25% to SCAFRS precipitation. The contributions of moisture originating from BSC and eastern China to southern China precipitation after the onset of SCSSM are 21% and 1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3.
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5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5 a逐年汛期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6个分区:高原东部区、南疆区、北疆区、西北东部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高原东部区近45 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北疆区、南疆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表现为较明显的的增长趋势,而西北东部区表现为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各主要空间分区中,近45 a来13 a左右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4.
中国近50年严冬和冷夏演变趋势与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中国93个测站1953~1995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Tm)和夏季平均最高气温(TM)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年际、年代际变率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冬季Tm和夏季TM进行客观区划,揭示了我国近半个世纪冷夏、严冬气候异常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江苏省风能评估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2000年1月1日-12月31日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选取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江苏省区域的风能进行细网格数值模拟.通过风速模拟场与同期实测场大尺度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场能够较好地反映风场的空间分布形态,而在细网格条件下,模拟场更能真实地反映风场在特殊地形下的分布特征:江苏省地面平均风能密度模拟值在60~100W/m2之间,随高度上升而逐渐增大,200m高度可达320~380W/m2;沿海地区风能大于内陆,苏中南地区大于苏北地区,太湖等水域风能大于周围陆地;低层风能的海陆间梯度变化明显,高层则趋于平缓.通过分析认为,风力发电场的最佳位置可在江苏中南沿海附近.  相似文献   
116.
奇异交叉谱分析及其在气候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气候诊断的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记为SCSA)。从理论上证明,它是一类时频域相结合的广义交叉谱分析,也是奇异谱分析(SSA)的一个推广。SCSA可获得比经典交叉谱更为强化的耦合振荡信号,并在时域上描述两个系统之间各种耦合振荡信号的时变特征,因而可将频域上的耦合振荡信号在时域上加以合成和分解,包括非线性耦合振荡的弱信号,这对短期气候预报十分有益。文中实例证明,SCSA比经典交叉谱分析有更为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7.
基于PC-CCA方法的气象场资料插补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引入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PC-CCA)方法建立缺测气象要素场序列的插补模式,对区域性气象场序列(以长江流域月气温距平场为例)各种时空缺测分布型态作插补试验。结果表明,当插补场站网分布型取包含子场在内的混合站网时,建模样本量达25年就可有最优插补精度,且性能稳定,效果优良。尤其当距平符号单一且大尺度分量占优势时,插补精度随缺测场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8.
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以Mann-Kendall检验、z指数变换、最大熵谱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突变、旱涝等级、旱涝周期与趋势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流域各段的降水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且存在突变,从源流区至下游突变时间依次提前;20世纪60年代流域干旱多,旱情较重;70~80年代中期属于转换期,出现旱情和涝情较重;80年代后期以后干旱明显减少,雨涝居多,涝情重;90年代中期以来,下游趋势与其余区域不同;准3年周期是流域各段最重要的变化周期。近40年来,上游变湿显著,源流区和中游不显著,下游有微弱变湿趋势;NAO对中上游旱涝影响显著,对全流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9.
利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通过CO2浓度达峰时间确定SSP1-1.9和SSP1-2.6两种情景下的全球碳中和时间,预估了全球碳中和下中国区域气候较历史参考期(1995—2014年)的未来变化,分析不同时间达到碳中和下气候响应差异,并与未实现碳中和的SSP2-4.5情景下的气候变化对比。结果表明,SSP1-1.9和SSP1-2.6情景下全球达到碳中和的时间分别为2041年和2063年,相较于历史参考期,SSP1-1.9/SSP1-2.6下中国区域平均年气温上升1.22/1.58℃,平均年降水量增加7.1%/9.9%。SSP1-2.6(晚碳中和)较SSP1-1.9(早碳中和)情景下年均温增高约0.36℃,最大升温区位于西南及高原地区。对降水而言,晚碳中和较早碳中和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约2.7%。全年及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区主要在西北,新疆地区出现降水增加超过8%的大值区,冬季则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增幅也超过8%。未碳中和的SSP2-4.5情景下中国区域的升温显著强于SSP1-2.6(碳中和)情景,年平均气温高约0.61℃,西北...  相似文献   
120.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中的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夏季节对大气表现出不同的热力效应,并且可能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上空大气温度长期变化的重要因素。人为气溶胶引起的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温可达对流层中高层造成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升高、海陆气压梯度减小,减弱夏季低层的偏南风分量和高层的南亚高压。东亚人为气溶胶可使东亚地区冬季近地面层温度普遍降低、对流层中高层明显增温,导致东亚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下降,减弱东亚地区冬季低层的偏北风分量,阻止中层的东亚长波槽南伸,并削弱高层西风急流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