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区块裸眼多分支水平井总体开发效果不理想,低产井比例高、单井产量差异大,亟需查明主因,提高开发成效。基于研究区内十余年的开发实践,利用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将产气特征归纳为持续高产、先高后低、持续低产3种类型。研究表明,含气量、渗透率、微幅构造、煤体结构是裸眼多分支水平井能否高产且持续稳产的关键地质因素,在同等富集条件下,渗透率大小是裸眼多分支水平井能否高产的关键;微幅构造与煤体结构决定了高产后能否持续稳产。低含气量、低渗透率、钻进过程分支垮塌、钻井液污染储层是持续低产井低产的主因。研究结果指导了裸眼多分支水平井工艺技术优化,大幅提高了单井产气量。  相似文献   
632.
常见成矿流体可以近似为CO2-H2O-NaCl体系及其子体系,在成矿过程中一旦被矿物捕获和封存,就会形成流体包裹 体。基于对流体包裹体的热力学研究,可以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物理化学参数。虽然pH值是一个重要的物 理化学参数,但是对于含水流体包裹体pH值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者实验测定了CO2-H2O-NaCl体 系的pH值,部分研究者建立了热力学模型来计算该体系的pH值。本文结合前人工作,对重要的流体包裹体系(H2O、 NaCl-H2O和CO2-H2O-NaCl) 的pH值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并给出相关体系精确的计算程序。这些体系的执行程序代码 可以从论文出单位或通讯作者获得。  相似文献   
633.
太湖渔业资源现状(2009-2010年)及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2009-2010年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资料和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太湖渔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隶属10目14科37属,原常见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鲤科等定居性鱼类成为主体;同时,太湖渔业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渔获物中湖鲚等小型鱼类比重增加,渔业资源的单一化和小型化趋势加剧.根据湖泊水体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对太湖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3个不同类型湖区间的渔业资源特征进行比较.其中在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浮游食性的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2008年其产量分别占湖区总产量的70.7%和80.4%,其他主要鱼类所占比重仅为0.2% -3.0%;而东部湖区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比例较高,鱼类结构相对合理,不同湖区间渔获物的组成差别反映出湖区鱼类组成与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针对太湖渔业资源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需加强渔业与湖泊环境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水生植被在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4.
通过2019年4、7、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资源的调查监测,构建"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分析探讨鱼类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监测到39种,鲤科鱼类占比66.67%,与太湖相当(66%).采集到的鱼类可构建为4个营养功能群和5个运动功能群...  相似文献   
635.
安徽池州的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存在争议。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对铜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侵入年龄为(146.3±3.2)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εHf(t)值平均为-5.23,说明铜山侵入岩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岩源区性质;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分布在1 184.51~1 422.72Ma之间,说明岩浆源区与皖南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基底有密切关系。构造判别图解显示,铜山岩体属火山弧花岗岩,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据此推测铜山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636.
通过对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剖面沉积样品孢粉分析,重建了该区5500 a B.P.~4000 a B.P.气候、水文、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距今5500~5200年大溪文化晚期,气候环境较为适宜;距今5200~4000年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气候暖湿程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在4800 a B.P.左右。其中,距今42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气候向干凉化发展。孢粉组合显示优周岗遗址周边一直有湿润生境存在,且在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和石家河晚期出现湿生草本、蕨类孢子和藻类的明显增加,反映两次水文变化过程。优周岗遗址大溪文化时期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已遭破坏,稻作农业有一定发展,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稻作规模扩展。然而石家河文化晚期,稻作农业规模明显收缩,可能与区域文化衰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37.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REE)值为76.28×10^-6~222.54×10&-6(∑LREE/∑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38.
云南地方地震前兆监测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地震前兆监测目前的现状,提出整合全省前兆监测资源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全省近500套仪器的前兆监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规范存储和充分运用。这将有利于云南省的地震监测预报,也有利于未来时期的监测规划。  相似文献   
639.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运行所带来的振动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已有的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大多集中在列车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已无法解决现行问题。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的现场测试进行评述,总结了目前该实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今后的研究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面振动和地基动应力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振动,以便提出有效且经济的减振隔振措施,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40.
研究半空间中含多个异常体的复杂条件下电阻率响应数值模拟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半空间中含两个异常作为例,导出了点源激励下地表电位分布所满足的边界积分方程组,将方程组离散化可计算出地表电位分布,从而进行视电阻率模拟.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