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88篇 |
地球物理 | 79篇 |
地质学 | 275篇 |
海洋学 | 93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47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冻融循环对黄土二次湿陷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建设中, 通常会采用预湿陷等办法来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以达到工程要求.但是在季节冻土区, 处理过的黄土路基却在运营几年后, 仍发生大量的不均匀沉降、 塌陷等病害.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二次湿陷的影响,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 使大体积黄土样品先完成一次湿陷, 再进行冻融循环和黄土二次湿陷.试验结果表明: 重塑黄土与原状黄土的二次湿陷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趋向于同一个特定值; 重塑黄土和原状黄土的二次湿陷系数皆大于0.015, 说明二者皆满足湿陷条件, 在冻融条件下具有二次湿陷性. 相似文献
112.
中天山白石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石泉地区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处于塔里木板块前缘活动带与中天山地块接合部位,是中天山地块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橄榄岩(斜方辉石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长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及黑云母。橄榄石均为贵橄榄石,其Fo值(78-85)位于含铜镍硫化物矿橄榄石的Fo值范围之内;辉石主要有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等;斜长石的环带构造较为发育;角闪石的FeO含量随着岩浆的演化逐渐增加。它们与造山带环境中的东疆型镁铁一超镁铁杂岩中的造岩矿物具有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了白石泉地区的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的原始岩浆为高镁的拉斑玄武质岩浆。 相似文献
113.
Using the composite field observational data collected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seasonal features of dense fog and visibility, fog drop spectrum and physical concept of fog forming have been analyzed. The occurring frequency of low visibility(≤200 m) is very high with a mean of 24.7%, a maximum of 41.8% from the end of autumn to winter and next spring. The fog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in spring and winter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complicate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the local terrain,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weather system. The fog processes are arisen from advection or windward slope, which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radiation fog. Cooling condensation due to the air lifted by the local mount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g formation. Windward slope of the mountain is favorable to the fog formation. Dense fog can occur at lower altitudes in the windward slope of mountain, resulting in the lower visibility. The fog is mainly of small-drop spectrum with smaller number-density than that of urban fog, and its drop spectrum has descending trend in the section of smaller diameter.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g water content and visibility is the best among several relationships of micro-variables. In addition to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fog body itself, the motion of irregular climbing and crossing over hillside while the fog body is being transported by the wind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fluctuation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fog water content. 相似文献
114.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水化热对多年冻土区桩基施工期间的热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该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定量研究了±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冻土区锥柱基础入模温度、水化热和含冰量对桩基回冻过程、温度场变化和桩底融化深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水化热影响下,桩基中心温度在第3天达到最高,桩底滞后1 d,基坑表面受其影响较小,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第24天,桩底出现最大融化层,随着入模温度增加,融化层厚度相应增加,入模温度为6℃时融化层厚度为34 cm,15℃时为55 cm;入模温度越高,回冻时间越长,当入模温度为6℃时,完全回冻需经历52 d,15℃时,回冻时间将增加7 d. 含冰量对桩底融化深度有影响,含冰量越大底部融化深度越小;冻土年平均地温是影响桩底融化深度的重要因素,少冰高温(-0.52℃)、低温(-1.5℃和-2.5℃)冻土条件下,最大融化层厚度分别为38 cm、34 cm和25 cm. 基于上述结果,在多年冻土地区的桩基工程,建议混凝土入模温度为6~8℃,底部碎石垫层至少40 cm. 相似文献
115.
造山带背景铜镍矿床以富水为主要特征, 但水(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岩石的改造过程仍不明确。本文以黄山南铜镍矿床为例, 通过辉橄岩和橄辉岩等超镁铁岩的蚀变矿物组合和H-O同位素变化规律, 限定蚀变过程与流体性质及来源。黄山南超镁铁岩原生矿物主要有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少量填隙状角闪石、云母, 蚀变矿物有角闪石(浅闪石、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以及镁闪石)、滑石、绿泥石和蛇纹石等。根据岩石结构与蚀变矿物比例, 将超镁铁岩分为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3类。蚀变矿物组合与角闪石成分指示超镁铁岩经历了高温蚀变阶段(>700℃), 形成了镁质闪石+滑石+绿泥石; 中温蚀变阶段(700~550℃)和低温蚀变阶段(< 550℃), 分别形成了钙质闪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与滑石+碳酸盐+蛇纹石的矿物组合。蚀变岩石普遍以中低温蚀变为主, 可能与中低温阶段的叠加-改造作用相关。岩石随蚀变程度增加, Si、Na、K、Mn等主量元素和Rb、Ba等微量元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表明大多数元素在流体改造过程中从岩石中迁出, 说明蚀变过程为开放体系。中-强蚀变岩石中, 硫化物矿物边部的形态呈锯齿状, 但主体仍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 指示蚀变过程可能造成了部分Ni、Cu、S元素的溶解与迁移, 但是改造程度相对有限。不同蚀变程度超镁铁岩均富集轻H同位素(δD: -86.6‰~-128.6‰)且O同位素变化较大(δ18O: 1.7‰~10.8‰)。虽然部分样品的H-O同位素接近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趋势线, 但是大多数强蚀变样品则呈现截然不同的趋势, 即δ18O值相似但δD值变化较大, 指示蚀变过程以岩浆水主导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去气作用。不同程度的岩浆去气作用可能与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认为黄山南矿床蚀变岩石为岩浆阶段"自蚀变"作用的产物。不同构造背景铜镍矿床的H-O同位素对比指示, 岩浆"自蚀变"作用在超镁铁侵入岩中普遍发生, 而造山带背景铜镍矿床的蚀变程度可能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在调查刺参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刺参的生长,分布与底质,生物等环境的关系,讨论刺参适宜的增殖水域。 相似文献
117.
毛德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1)
1991年12月23~25日贵州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在贵州工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年会。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5篇,到会代表48人,来自地质、有色、环保、石油、矿管、劳改系统、地校、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系统等17个单位。会议传达了贵州省科协“四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四大”的重要讲话。会议组织了10个大会学术报告,并分为金矿与成矿构造,低温地球化学和环境地 相似文献
118.
胃肠双重造影的特殊价值,在于能观察胃肠组织的微细解剖结构,并可发现早期病变,如早期胃癌及微小溃疡等。但所用钡剂质量要求较高,其具体指标要求: 一、高浓度:一般临床使用钡剂浓度含量在100%(W/V)以上,高者可达180%(W/V)的浓度。 二、低粘度:100%(W/V)的钡剂其粘度在20厘泊以下。 三、颗粒细:颗粒直径要求在0.5~1.5μm。 四、稳定性好:钡剂遇胃液、酸液及产气粉等时,不发生明显的增稠及凝聚。 相似文献
119.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全面收集区域旧石器-商周时期古遗址数据建立数据库,结合SRTM DEM、SLOPE和SPECT等数据,利用ArcGIS 10.3软件对旧石器至商周时期3338处古遗址与高程、坡度、坡向、濒河度及海岸线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古遗址时空分布与水文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文化发展,古遗址在数量上整体上表现为先减后增又减的趋势,空间分布由鲁中南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环西北丘陵区→鲁中山地丘陵区逐渐扩展。2)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20~100 m的区域,达到2019个,占比约60.49%;较大面积的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100~200 m的区域,达到0.87 km2 /个;较小面积的古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50~100 m区域,为0.47 km2 /个。3)古遗址主要分布在坡度0°~3°的区域,达到2824个,占比约84.6%,充分说明坡度较小的区域适宜古人居住;坡向分布在光照较好和光照较差区域的古遗址数量基本相当,但光照较好的古遗址总面积大于光照较差区域约30%,从侧面证明古人选址倾向于光照充足的区域。4)各时期古遗址的濒河性呈先增后减又增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距离水系水平距离3000 m范围内,达到836个,占比约25.04%;古遗址主要分布在5级水系附近,占比约18.0%,与水系级别呈负相关,这与古人取水便捷和水患频发有关。5)在莱州湾南岸和胶州湾环岸地区,古遗址的分布主要受控于黄河三角洲的频繁变动和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