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沙漠因其高反照率、低比热容的下垫面以及粉尘高输出率的特征对全球和区域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高大沙山的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物质来源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热点.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表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可能物源区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探讨了各物源区对巴丹吉林沙漠的...  相似文献   
52.
巴工铅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部,构造单元归属于日土—多龙早白垩世岩浆弧带,初步估算Cu+Pb+Zn 3341资源量为9.49万t。本文以西藏日土埃永错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论述了日土县巴工铅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找矿意义等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大比例尺填图、系统采集稀土微量硅酸岩和同位素样品对其研究,查明矿点内出露的岩体有辉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时代为早白垩世((112.7±0.68)Ma);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围岩主要为蚀变凝灰质砂岩、蚀变沉凝灰岩、蚀变辉绿岩和绢云绿泥蚀变岩;控矿构造为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矿体呈浸染状、透镜状、网脉状和集合体块状产出。初步认定巴工铜铅锌多金属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该矿点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两侧火山岩浆弧带这一有利成矿带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为该地区的找矿进一步拓宽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3.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粉数据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孢粉组合带的特征与各垂直带植被总体上有较好的对应;藜科和麻黄属花粉含量与样方植物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两类孢粉呈现超代表性分布特征,应该是随气流从低海拔地带传播到山地高海拔地带的区域外花粉;桦属花粉和豆科花粉与对应的桦木林及锦鸡儿灌丛植被群落有较好的对应;A/C比值和孢粉总浓度大小在区分森林带与草原化荒漠植被带时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蕨类植物孢子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正相关,豆科植物花粉与温度正相关。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引起的土壤、水分及光照度差异,在相同海拔高度的阳坡与阴坡形成的森林植被和中山草甸植被交替的过渡植被,因此孢粉组合中出现较多的花粉混合,进而降低了云杉和桦属花粉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这类木本花粉与植被之间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该现象在植物生态学分析中具有普遍性,但对表土孢粉数据在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运用山地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时,需要结合植被样方资料和沉积环境特征对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  相似文献   
54.
新疆天山南坡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横亘于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山地植被和土壤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故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影响.根据对西北干旱地区天山中段南坡一条从海拔4 285 m的天山一号冰川到海拔1 200 m的和静段的样带所采集的38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武、植被样方调查资料以及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55.
利用华北平原中部衡水水文地质科研深孔的岩芯,对平原区古土壤钙结核层碳氧同位素组分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及相关气候指标的定量转换进行探讨,发现碳氧同位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3.5MaB.P.以来华北平原古气候逐渐由湿润转向干旱,早更新世由多个干湿冷暖旋回组成,晚期气候由暖迅速转凉;中更新世气候略温和,由3个冷干-暖湿旋回组成;晚更新世气候变化趋势为湿润-干燥-湿润,总体上呈现增温趋势。进入全新世后,δ13C平均值(-5)较低,属于相对湿润期;δ18 O平均值(-9.5)较低,属于相对寒冷期。应用相关公式可以定量恢复古温度变化,但平原区古土壤层受后期地下水作用的影响较大,如何消除这一影响还需更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6.
依据河北衡水南张庄600 m深HS1钻孔中529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结合古地磁、光释光测试建立的年代地层格架,初步建立了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地区3.50 Ma BP以来孢粉组合的更迭序列。在3.50~2.58 Ma BP期间,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主要是极浅水泛滥平原与浅湖相沉积,孢粉不丰富,孢粉组合结构简单,反映降水、气温等变化幅度小,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过渡到冷干;2.58~0.78 Ma BP期间,植被出现频繁波动,我国东部古季风气候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表现出气候频繁变化的不稳定性,具有早期温和偏干、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凉偏干的气候演化特征;780~15 ka BP期间,孢粉带组成成分较为丰富且复杂,在不同时期乔木植物与草本-灌木植物互为消长、相互更迭,反映气候变化幅度大、频率高的特点;15 ka BP至今,气候总体表现为干,其波动频率较快,植被属森林和草原兼而有之的类型。  相似文献   
57.
在阐述盆地地质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水压系统的定位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反演法、地静压力法,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砂、泥岩恢复厚度、压出水量、水交替强度。计算表明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1,累加值Es^2、Es^1、Ed层的大于1,Ng、Nm层的小于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0.4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势具有相似性,并均以离心型流动为主要特征。水的初始与现代化学及其演化研究表明,6个研究层段均起始于不同浓度的同生沉积成因水,除Eκ^1层局部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显著降低,朝稀释淡化、反向变质的方向演化外,其他5个层段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朝浓缩盐化、正向变质的地球化学方向发展,最终演化成为不同浓度的后生沉积成因水。  相似文献   
58.
MIS6—MIS5是冰期向间冰期转变的典型时期,MIS5阶段的气候要素可以和现代暖期类比,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暖期气候变化过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用现代孢粉和气象数据以及季风边缘区银川盆地的地层孢粉和粒度指标,通过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参数筛选、5种重建模型的交叉验证、区域对比、显著性检验和生态学解释后认为局部加权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LWWA-PLS)重建结果最为稳健。MIS6—MIS5阶段气候演变可分为6个阶段:157~131 ka时期,年平均降水量(Pann)为424.99 mm,7月平均温度(TJuly)为22.58℃,气候较湿冷,喜湿冷乔木类植被发育;131~119 ka时期,Pann为410.95 mm,TJuly为23.62℃,喜暖乔木、草本发育,气候转湿暖;119~111 ka时期,Pann为369.50 mm,TJuly为22.53℃,喜冷草本、乔木发育,气候干冷;111~98 ka时期,Pann为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