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39篇 |
地球物理 | 55篇 |
地质学 | 369篇 |
海洋学 | 114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62.
本文基于AMS14C高精度测年,通过对柱状沉积物HOBAB2-S2的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对冲绳海槽中部区5 300 a以来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孔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沉积物质具有陆源属性,并且通过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散点图表明5 300 a以来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台湾。文中将粒度特征作为研究区域沉积环境,尤其是水动力(黑潮)强弱的指示参数,根据粒度变化曲线,可将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5.30~3.81 ka BP),粒径由粗变细,黑潮强度逐渐减小;第二阶段(3.81~2.70 ka BP),粒径波动较大,无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波动状态,水动力强弱不稳定;第三阶段(2.70~0.97 ka BP),粒径变化较小,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研究区的水动力条件较稳定;第四阶段(从0.97 ka BP至今),粒径逐渐变粗,水动力条件增强。 相似文献
63.
64.
中扬子海盆古-中生代之交沉积环境变化规律及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随机动力系统角度,在厘米级的岩性变化尺度上,定量分析了鄂东二叠系大隆组顶部和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行为及动力学特征.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表明:二叠系大隆组顶部的沉积过程为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弱,岩性变化处于随机状态;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过程为非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渐强,岩性变化处于有序状态.在沉积旋回的跃迁方式上,前者表现为混沌,后者则具有周期特征.两者的沉积过程虽连续,动力学性质却截然不同.故古-中生代之交的这一沉积界线也是一个动力学意义上的突变界线,是地质环境经连续变化达到临界状态后发生突变的一种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65.
66.
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淡水中绿藻门的一些丝状种类,如毛枝藻(Stigeoclonium)、刚毛藻(Cladophora)、水绵(Spirogyra)对铅的吸附实验,研究淡水藻类与铅的吸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当pH值和温度以及包埋藻类的量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即pH值约为4,温度为28℃左右,按照2 g藻类处理20 mL 质量浓度为100 mg/L Pb2+溶液原则包埋藻类,就可以使单位藻类吸附效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67.
The Olenekian Stage was proposed by Kiparisova and Popov[1] based on the type section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Olenek River, Siberia. Later research showed that this section con-tains only the Olenikites spiniplicatus Zone of the Upper Olenekian Sta… 相似文献
68.
A 43 cm long E271 sediment core collected near the East Pacific Rise(EPR) at 13°N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mectite for understanding better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hydrothermal material after deposition.E271 sediments are typical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fter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carbonate, biogenic opal,and Fe-Mn oxide by a series of chemical procedures, clay minerals(2 μm)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chemical analysis and Si isotope analys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close to continent, the sources of clay minerals are complex. Illite, chlorite and kaolinite are suggested to be transported from either North or Central America by rivers or winds, but smectite is authigenic. It is enriched in iron, and its contents are highest in clay minerals. Data show that smectite is most likely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hydrothermal Fe-oxyhydroxide with silica and seawater in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The Si that participates in this reaction may be derived from siliceous microfossils(diatoms or radiolarians), hydrothermal fluids, or detrital mineral phases. And their δ30 Si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uthigenic smectites, which implies that a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occurs during the 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light Si isotopes onto Feoxyhydroxides. Sm/Fe mass ratios(a proxy for overall REE/Fe ratio) in E271 clay minerals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s well as distal hydrothermal plume particles and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some REE are lost during the smectite formation, perhaps because their large ionic radii of REE scavenged by Fe-oxyhydroxides preclude substitution in either tetrahedral or octahedral lattice sites of this mineral structure, which decreases the value of metalliferous sediments as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REE. 相似文献
69.
湘西南—黔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内盛产贫硫化物石英脉型粗粒明金矿床.这类矿床的显著特征是突然出现品位达数百上千克/吨的富金矿包(常含数十至100kg金).我们对富金矿包赋存的石英脉的结构构造、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石英脉产出的构造特征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详细研究,初步总结出了富金矿包赋存规律和找矿标志,并在应用于漠滨金矿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0.
2005年9月11日~24日,我们参加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的环球航次(DY105-17A航次).在"大洋一号"科考船上,先后使用了电视抓斗、MAPRs、摄像拖体、多波束、磁力仪、集成化拖体、CTD和近海底磁力仪等调查设备,对东太平洋海隆的13°N和1°N~3°S两个区块,进行了热液活动调查.以往对东太平洋海隆13°N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程度比较高,国际上曾对该区域进行过许多次的航次调查工作,积累了为数众多的数据和资料,2003年11月我们也曾先后使用多波束、CTD、浅层剖面仪、拖网、抓斗和柱状取样器等设备,对东太平洋海隆13°N的热液活动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多波束水深图,获得了宝贵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沉积物、岩石、生物和近海底的水体样品,对该区的地形特征、底质和热液活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东太平洋海隆的1°N~3°S,尚属于一个调查研究程度比较低的地段,也没有热液活动是否存在的证据.DY105-17A航次,使我们从海况、海流、水文、地形地貌、底质情况等多个方面对这个区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该区赤道附近发现了新的浊度异常,为未来进一步调查证实该区存在热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