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582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81.
三峡库区巫峡段高陡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库岸滑坡分布密集,受库水位和降雨影响变形明显。以巫峡段干井子滑坡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建立滑坡流-固耦合计算模型,考虑滑坡瞬态渗流引起的土骨架变形和渗透系数变化,将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孔隙水压力分布应用到极限平衡法中,分析滑坡在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应力应变和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井子滑坡地下水位和稳定性受库水位波动的影响较大。降雨受斜坡地形因素控制很难直接入渗至滑体深部,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整体稳定性变化较小,滑坡中后部易发生浅表层变形,模拟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情况一致。研究对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82.
针对IRAF软件在绝对测光法观测Blazars天体CCD测光中的应用,开发了一套自动数据处理的程序.该程序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干扰,使观测结果更为稳定,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在长期研究和使用IRAF软件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应用IRAF软件在CCD测光中的一些研究结果,并对在Redhat Linux中的自动测光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83.
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上地幔间断面接收函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布设在长白山地区的19个PASSCAL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近一年的远震记录和布设在镜泊湖火山区14个宽频带轻便数字地震仪三个月的远震记录,共得到高质量的423个接收函数,通过对这些接收函数的共转换点叠加得到研究区的间断面的分布及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410、520km和660km间断面.410km和660km间断面较为连续且具有正相关性质,410km间断面在长白山天池火山下局部上隆,660km间断面具有复杂的多界面性质.410km和660km之间的过渡带厚约250km,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珲春深震区下660km界面下陷,其上还有多组震相,这些震相在珲春深震区东西两侧不连续,推测西太平洋板块至少已经俯冲到欧亚大陆下的上地幔过渡带中.410km间断面在长白山火山区下局部上隆,660km间断面具有的复杂结构和珲春深源地震的发生均与俯冲板块在过渡带中的活动有关. 俯冲板块在受到660km间断面的强大阻力后,在660km间断面之上变为近水平扩张.推测在欧亚大陆下西太平洋板块的最前端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或许是由几个有一定联系的板块残片组成.  相似文献   
584.
气氡观测脱气装置改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D-3A自动仪器是“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研制的自动测氡仪器,其脱气装置需要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为此,笔者通过对武都殿沟泉脱气装置反复试验、改造,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武都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整点观测值的离散度明显减小,在6个月中(2002年2月至7月)有101个值超过3倍的均方差,降低到(2003年2月至7月)超过3倍的均方差的数值为零,观测值日变化幅度从几千Bq/L,降低到100Bq/L左右。。  相似文献   
58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水平井A点前钻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失稳、煤层坍塌等复杂情况的现状,选用"减少储层损害、减少环境污染"的"双保"(易降解,有利于环境保护;易酸化解堵,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天然高分子钻井液体系及分段采取合理的维护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86.
桂西-滇东南是植被高覆盖区域,地质遥感信息相对于地表覆盖(植被)信息而言相对较弱.有效消除地表覆盖信息、突出地质遥感信息是遥感地质专题信息提取的瓶颈之一.本文运用K-L变换提取代表地质构造信息的成分波段,有效滤去地表覆盖信息;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定向检测和环形滤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阈值设置,提取地质构造的遥感专题信息,从而达到实现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质构造信息的目的.经过野外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精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小的地质构造信息也能有效提取;但是环形地质构造信息没有有效提取,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仍有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587.
混场源电磁法仪器研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混场源电磁法综合了MT和CSAMT方法的特点,以天然和人工电磁场相结合为场源,探测介质的电阻率,信号频带为0.01Hz~100kHz,探测深度从几m到1000m,主要用于地下水、环境、矿产、工程等探测。本文介绍电磁波发射机、接收机、宽频带磁传感器的研制进展与关键技术,讨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野外实验结果验证了仪器原理样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8.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9.
西藏松多地区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启示。结果表明,松多变质辉长岩原岩形成于195±6Ma~202±2Ma之间; Si O2含量为45. 56%~53. 69%,MgO含量较高为6. 04%~11. 75%,Mg#为66~77;高Cr(209×10-6~746×10-6)和Ni(80×10-6~234×10-6)含量。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介于E-MORB和OIB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La/Yb)N=2. 06~4. 81、(La/Sm)N=1. 50~2. 48、(Gd/Yb)N=1. 21~1. 67和(Ce/Y)N2。锆石εHf(t)值为-1. 9~3. 9,具相对古老Hf模式年龄(988~1361Ma)。综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松多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改造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事件所引发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90.
松多绿片岩分布于拉萨地块中部的松多地区,因对其时代及构造属性研究程度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的认识.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松多附近的绿片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开展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在松多绿片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约为232 Ma,为中三叠世,代表了绿片岩的原岩成岩时代.其锆石εHf(t)平均为3.6,显示弱亏损地幔的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绿片岩原岩具有拉斑质基性岩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蛛网图中均为平坦型,与N-MORB相似.在各类判别图解上,也都落入N-MORB区域,表明松多绿片岩原岩可能为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残片.松多中三叠世绿片岩的识别,说明松多古特提斯洋可能在中三叠世时还存在洋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