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中部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其西南部出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其 东北部出露上三叠统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研究认为岩石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双壳类化石组 合反映地质时代都为诺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土门格拉群为古盐度较低、氧化、干热 、弱碱性浅水环境,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为古盐度稍高、弱还原、温暖潮湿的较深水环境; 旋回地层研究表明区内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二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由四个三级旋回组成) ,海水进退规程南北一致。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南浅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 自北东向南西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 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前人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将土门格拉群和结扎群分 置于两个地层大区(藏滇地层大区,华南地层大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2.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及空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鄂西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圈定了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主要成矿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元素组合异常,为鄂西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勘查提供了有用的找矿信息。Pb、Zn两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青峰断裂带附近、神农架地区、黄陵背斜周缘、鹤峰地区和恩施地区南部。Pb、Zn、Cu、Mn四种元素关系密切,反映了该区矿化以铅锌多金属元素矿化富集为主的特征。青峰断裂带附近、神农架地区和恩施南部地区三个区域铅锌多金属元素异常强度大,可以作为鄂西地区铅锌多金属矿下一步找矿勘查重点区。  相似文献   
43.
44.
青海南部扎河-带上三叠统克南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质安凝灰熔岩及中基性火岩碎屑岩组成.岩石化学总体显示富Mg、A1,贫K、Ti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弱富集,弱负铕异常到正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高场强元素Hf、Sm、Yb,表现为板内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陆壳减薄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5.
青山金矿床是一个赋存于石炭系沉积岩中的中-小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仪等分析技术,利用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对青山金矿床开展了成矿流体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计算,解析了该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呈弱酸性、弱还原性,为重碳酸钙亚型,可大致视为CO2-H2O-NaCl体系,来源于古大气降水,并且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早期流体中的金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Au(Cl)4]-迁移,主成矿期与晚期流体中金以硫络合物形式[Au(HS)2]-迁移.成矿流体温度、盐度、pH值、Eh值、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岩反应及硫酸盐还原菌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湘西地区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S、Pb同位素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湘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西南段,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S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矿床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6.30‰~34.66‰,平均值为19.64‰,明显富重硫,具有双塔式分布特征,矿石硫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类和海水。8个矿床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值范围为17.689~18.295,~(207)Pb/~(204)Pb值变化于15.535~18.848之间,~(208)Pb/~(204)Pb值介于37.294~38.630之间。区内铅锌矿床Pb同位素成分具有造山带和上地壳Pb同位素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带和上地壳的混合作用,铅成因类型为上地壳和地幔因岩浆作用而混合的俯冲铅。提出了湘西地区铅锌矿成矿作用的两阶段演化模式,认为区内铅锌成矿作用经历了成矿流体形成和成矿流体迁移富集2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7.
25万赤布张错幅位于青藏高原腹部的唐古拉山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0°00′~91°30,北纬33°~34°.  相似文献   
48.
青海玉树地区首次发现中泥盆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玉树西部地区原下石炭统杂多群发现保存完好的Psilophyton dapsile等植物化石,据此,含化石地层厘定为中泥盆统。这一发现对研究青海南部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以及我国泥盆纪植物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u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50.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本文以直根尕卡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在1:2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水资源、土壤资源及生物资源状况,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3个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