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会作为学术发布和交流平台的功能,加速分享相关科研成果并激励广大青年地学工作者投身科研创新事业,从本期起,本刊将专门开辟"亮点评述"栏目,推介在近期(2~3月左右)中国主要高校院所相关专业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我们并将适时择其中重要成果请相关专家点评。作为首发栏目,我们特别高兴能在本期转载,并向广大读者推荐本会名誉理事长和本刊主编欧阳自远先生关于火星陨石研究最新亮点的述评: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同时也热烈欢迎广大同行和会员积极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2.
<正>当代的深空探测,也就是太阳系的探测,可以说是21世纪科学发展竞争的焦点,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深空探测的目标,仍然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之上下求索我们生存的地球自形成以来已有46亿年,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长期在海洋里演化,然后逐渐走上陆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虽  相似文献   
133.
2006年南极格罗夫山普通球粒陨石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我国共收集到9834块南极陨石样品,这些样品目前被保存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6年,国家天文台对其中100块陨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研究,确定陨石的化学群及岩石类型。本文系统介绍和总结了本次分类研究过程及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其中98块为普通球粒陨石。具体类型如下:3块为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2块H3、1块L3);其他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分别为:高铁群(H)有43块(2块H3、12块H4、20块H5和9块H6),低铁群(L)有53块(3块L4、13块L5和37块L6),低铁低金属群(LL)有两块(1块LL4和1块LL6)。  相似文献   
134.
南极陨石GRV052483样品为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蓝冰上发现的一块普通球粒陨石。初步研究发现,该样品中球粒结构并不发育。薄片中可见大量自形-半自形橄榄石斑晶镶嵌在细粒基质矿物中,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这些橄榄石斑晶大多为残留相,斑晶橄榄石和基质中主要矿物橄榄石、低钙辉石成分均一,平均橄榄石Fa值为24.7 mol%,而低钙辉石平均Fs值为21.1 mol%,斑晶中偶有粗粒长石玻璃化,根据岩相学及矿物成分特征,可确定此陨石为L6。不透明矿物含量较少,包括金属(铁纹石和镍纹石)与陨硫铁,此外可见少量的铬铁矿和磷灰石。冲击熔融脉发育、斑晶中粗粒长石玻璃化、基质中橄榄石、辉石、长石重结晶等现象说明该样品经历了强烈冲击,其冲击程度可能达到S6以上。因此,GRV052483可能为撞击熔融型L6普通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135.
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球DEM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高度计是搭载在CE-1上的主要载荷之一, 用于月球表面的地形测量. 2007年11月28日02点22分, 激光高度计成功获得第一个探测数据, 截止到2008年12月4日, 总共获取了约912万个探测数据, 数据覆盖全月面. 我们利用这些探测数据制作了空间分辨率为3 km的全月DEM模型, 月表地形地貌特征反映明显, 地形细节表达层次分明、清晰可辨. DEM模型的平面定位精度为445 m (1σ), 高程测量精度为60 m (1σ). 根据这一DEM模型, 测得月球表面最大高差为19.807 km, 最高点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158.656°W, 5.441°N, +10.629 km), 最低点位于Antoniadi撞击坑底部(172.413°W, 70.368°S, -9.178 km). 通过比较, CE-1的激光高度计DEM模型, 在精度和分辨率上明显优于美国ULCN2005, 与日本SELENE激光高度计DEM模型相当, 测量到的最高点与SELEN结果相似, 但CE-1数据新发现了比SELEN结果更低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6.
考虑全球反照率随温度的变化,利用零维能量平衡模式,对撞击能量与其诱发的气候循环和注期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当撞击坑的直径大于15 ̄20km,全球气温在1a的时间里会产生快速的降温,降温幅度取决于撞击能量的大小,大约不到100a的时间,下降趋势逐渐减缓,全球气温缓慢上升,并稳定在250K,如果没有 别的因素影响喧一平衡温度将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有可能导致地球上冰期气候的形成结合新生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7.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 :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 ,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反应 ,其中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 Bt+Pl+Qz→ Hy+Kf+M(熔体 )的反应 ,而富铝片麻岩在不同压力下出现不同的变质反应 :0 .4 GPa条件下发生 :Bt+Pl+Qz→ Hy+Kf+M;0 .6 GPa条件下发生 :Bt+Qz→ Sil+Kf+M;0 .8GPa条件下发生 :Bt→ Cud+Kf+M。本文认为制约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结构构造 ,因此在讨论高级变质作用时更要强调压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8.
地外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粒陨石中的有机化合物起源于星际介质,是构成太阳星云的初始组分,并与其他物质一起吸积形成小行星和行星。在小行星内,有机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水蚀变和热变质作用。球粒陨石中的有机化合物尽管是非生命成因,但组成极为复杂,主要是类似于干酪根的大分子物质,以及少量可溶性有机物。大部分可溶有机分子也发现于地球生物圈,但前者可具有完全不同的H、C、N等同位素组成,这也是它们来源于地球之外的重要证据。星云中宇宙线和紫外线(UV)的辐射、小行星的热变质和水蚀变,是地外有机质演化的主要过程。球粒陨石中的有机质是地球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样重要的是,大量的火星探测表明,火星历史上有过满足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在火星陨石中还发现了一些生物活动相关的线索。未来很可能首先在火星上发现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9.
微扰法是测量微波频率下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尤其对低ε′和低tanδ介质的测量很灵敏, 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大部分岩矿样品的ε′和tanδ超出了微扰法的量程范围, 无法用该方法直接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扰法测量干燥岩矿样品复介电常数的新方法.先将干燥岩矿研磨成粉, 并与ε′和tanδ较小且介电性质稳定的聚乙烯粉末以一定体积百分比混合, 热压成型制样; 用微扰法测量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两相混合体系的介电性质与其中每相的关系可以用Lichtenecker混合公式描述, 由于聚乙烯的复介电常数已知, 因此, 岩矿样品的复介电常数可由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计算得到.测量结果表明, 9370MHz时, 同一试样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圆形谐振腔微扰法和传输反射法的测量结果一致, 并提供了部分干燥岩石和矿物的复介电常数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40.
月球KREEP岩石形成于壳幔的分界层中,天然放射性元素Th是指示KREEP岩分布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月球正面,Th元素含量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月海区,包括雨海和风暴洋及其附近地区,而在月球背面Th含量高的地区为雨海对峙区以及南极爱特肯地区。高地的Th含量相对较低。现代月球表面Th的分布特征与3.85Ga年前的雨海事件有重要的关系,且在月球正面还发现了椭圆形的高Th含量区域,是月球上特殊的地球化学省,与月球初期的化学成分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