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mooimON~ofheaVyInetalpollutantsonmarineorganismswereextenSivelystudedguiAgenetal.,l99l,LiuFayietal.,l988,PatinS.A.,l982).bouseofthemarineansySteIncomPlexityandthevarietyofthefoodchain,pollutantSaretIanspondindiliferentwayS-Therefore,studyofthetIansPortofPonutantsinthefoodchainhasdrawnmuchattention.TherearerePortSontheaCCUInulatinnandusnsportofsorneradi0nuclidesguiFulongetal.,l984)suchasCs,Co,andZnandsometIaceelernentSsuchasV,SeandNinthernarinefoodchain(Mthemand,Ctal.,l98O;Unsal,…  相似文献   
122.
位于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桐柏-大别山系是我国划分东部南北两大地质构造分区的重要结合带。湖北北部蓝片岩带展布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南部,通过对桐柏山南缘的余店蓝片岩带和木兰山蓝片岩带的分布特征、岩石类型及岩石矿物学特征的论述,总结分析了鄂北蓝片岩带的变质特征及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3.
早寒武世中―晚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确保碳同位素组成有效保留海水原始信息基础上,分析发现龙王庙组6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V-PDB值分布在+2.7‰~-4.3‰之间;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地层中―下部δ~(13)C值波动幅度大,正、负漂移事件频发,出现可全球对比的幅度约为4‰的正漂移与幅度约为5‰的负漂移事件;地层上部δ~(13)C值具小幅波动,总体正偏。龙王庙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风暴沉积、生物演化引起的海洋生产力变化。龙王庙组沉积的早―中期,海平面变化频繁,陆源碎屑注入量波动性增大,风暴沉积发育,海洋环境的稳定性较差,生物种属数量逐渐降低,导致海洋原始生产力下降及碳同位素组成的频繁波动与多次负漂移事件。龙王庙组沉积的中―晚期,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风暴沉积发育程度低,海洋环境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强,海洋原始生产力增大,使得碳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稳定,多表现为正值。渝东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中δ~(13)C的急速负漂移可能归因于较浅水体、较充足陆源碎屑注入背景下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通过调研大量文献,系统梳理了前人关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期古海洋环境特征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认识,特别是关于古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古温度和古盐度等3个要素。结果表明,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中上扬子地区的古海洋是一个水深较浅、并逐渐趋于氧化的浅海水体环境;古海水温度为7.0 ℃~38.6 ℃,且在灯影组晚期升高,主要为亚热带气候;海水盐度较新元古代早期有降低的趋势,但仍为海相环境,且灯影组二段和灯影组四段时期盐度相对更大。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在地质演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空意义,能够为解释当时地球的气候条件和生物演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提供依据。现阶段研究中的问题包括:1)缺乏同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区域对比;2)古海水绝对深度的研究十分薄弱;3)缺乏古海水盐度的直接指示依据。建议开展高分辨率古环境指示参数垂向序列和多剖面横向对比的研究,尝试定量分析氧气浓度随古海水绝对深度的变化规律,探索指示古海水盐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微生物还原铁氧化物矿物是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而利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电子穿梭体介导生物产生的电子向矿物的传递,促进Fe(III)还原是生物还原含铁矿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响腐殖质、醌、硫物种、生物自分泌化合物及固相碳材料等不同类型电子穿梭体参与微生物还原转化铁氧化物的因素及介导电子传递机理,展望了电子穿梭体在环境地质科学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通过锐钛矿对不同pH值溶液中甘氨酸的吸附和中低温条件下锐钛矿表面甘氨酸的缩合研究,探讨半导体矿物吸附诱导氨基酸聚合的能力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pH=6.0时,甘氨酸在锐钛矿表面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约80.1 mg/g);且在弱酸条件下,甘氨酸通过羧基基团与锐钛矿表面相关原子或基团键合而吸附在其表面。在80~120℃范围内锐钛矿主要催化甘氨酸缩合形成DKP(环状二肽)、Gly_2(Gly-Gly)、Gly_3(Gly-Gly-Gly)等寡肽,催化缩合形成产物受温度的控制。锐钛矿表面为甘氨酸的吸附缩合提供了活性位点,在提供一定能量(加热)条件下,能催化甘氨酸缩合。  相似文献   
127.
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选取三种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开展夏季小气候观测与数值模拟。利用 Origin、SPSS 和 ENVI met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校园现有的绿化和建筑布局下,风对小气候的影响较大;夏季无降水时,通风条件差的少遮荫草地温度高、湿度低,舒适感较差。(2)合理密植高大的绿化林,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地面温度。(3)ENVI met 模型在热带稳定变化的天气条件下模拟效果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校园内区域小气候特征,其模拟结果可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师生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生态移民是西部乡村振兴及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与生态影响,有助于区域减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典型的西北干旱生态移民搬迁区域为例,从县域空间视角出发,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植被恢复度(Vegetation restoration degree,VRD)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8年古浪县生态移民空间迁移和植被恢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8年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表现为地势由高到低、坡度由陡到缓,交通导向和空间聚集,共计移民6.24×104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0.20%。(2)2010—2018年研究区NDVI在时空上呈现南部迁出地持续增长,北部迁入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整体移民区NDVI最小值从0.10增至0.15,增加50.00%、NDVI最大值从0.52增至0.72,增加38.46%;移民安置区NDVI最小值从0.10减至0.09,减少10.00%、NDVI最大值从0.66增至0.72,增加9.0...  相似文献   
129.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异常区恢复重建需考虑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0.
青甘宁三省区定点洪水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水调查资料是科学地认识洪水发生的自然规律,正确地进行洪水计算,分析地区水文特性,进行水利、水电和其他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原甘肃省水文总站1976年就创造性提出定点洪水调查并于实施,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部门也先后实施定点洪水调查工作。通过对三省区定点洪水调查原始资料搜集、整理汇总、合理性分析、成果汇编,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洪水调查理论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系统、权威的三省区河段定点调查洪水资料汇编成果。结果表明:定点洪水调查为弥补西部干旱地区水文站网不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收集水文资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具有投资小、收集资料面广、机动灵活性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定点洪水调查能够获取中小河流河段年最大洪峰流量,并能形成一定的资料系列长度,为涉水工程设计、工程安全复核、防洪管理及工程调度提供基础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