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coupled hull, mooring and riser analysis techniques in time domain 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unique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accurate global motions. However, these complex issues have not been perfectly solved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nonlinear factors, e.g. forces nonlinearity, mooring nonlinearity, motion nonlinearity and so 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upled effects through the numerical uncoupled model, mooring coupled model and fully coupled model accounting mooring and risers based on a novel deep draft multi-spar which is especially designed for deepwater in 2009. The numerical static-offset, free-decay, wind-action tests are executed, and finally three hours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under 100-year return period of GOM conditions involving wave, wind and current actions. The damping contributions,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mooring line tensions are emphatically studied.  相似文献   
32.
1 .IntroductionThe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 has evolvedfromthe workingstress method,damage stage methodtolimit state method.The more recent probabilisticlimit state design method,whichis based onreliabili-tytheory,has beengenerallyacceptedinthe designcode…  相似文献   
33.
海洋平台结构振动的AMD主动控制参数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海洋平台结构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采用AMD主动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JZ20-2MUQ平台结构进行了AMD控制系统的硬参数和软参数的优化分析,并就相应于最优参数下的AMD控制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的几种代表性工况进行了时程分析,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结论,为实际工程的控制设计提供了基础。本文提出的AMD主动控制方法对类似的海洋平台结构的控制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损伤性能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现行抗震规范设计方法,运用荷载抗力分项系数法对结构损伤可靠度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恰当的地震动随机过程模型。合理地确定了模型参数。利用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模型。应用响应面法拟合目标函数,提出了钢筋混弹簧土结构损伤可靠度的分项系数标定方法,根据试验经验公式并结合截面应力应变分析。确定了钢筋混凝土截面恢复力模型参数,应用MonteCarlo方法对结构的可靠度进行计算。编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可靠度计算程序,采用重要抽样法计算结构的可靠度,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了现行抗震规范的结构损伤可靠度,确定了分项系数和目标失效概率的关系。为现行规范向性能设计规范的过度提供了可靠度基础。  相似文献   
35.
采用散斑图像相关数字技术以非接触方式对正弦波和地震波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结构模型振动位移进行了监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频谱分析,同时还与传统位移传感器测得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工程可用性,且对试验设备和测量环境要求不高,很适合现场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36.
可调滞回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现在磁流变阴尼器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调滞回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试验方法,并进行理论、试验及算例分析。首先,根据恒定电流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力特性,利用磁流变材料特性的电流(即磁场)可控特点,建立了变电流下的阻尼力滞回模型;其次,在中通过电路板控制外加电流与装置变形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变电流调节的阻尼力滞回模型;最后,将磁流变阻尼器与橡胶隔震装置结合,形成智能磁流变隔夺装置,并对一个单自由度隔震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7.
提出了一种具有地震抑制功能的结构抗震主动控制算法。其特点是设计一组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闭环结构系统在具有希望极点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结构地震输人的影响。首先,在特征结构配置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将该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含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其次,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算法及实施步骤,该方法直接基于结构系统原始矩阵,不涉及系统的增广或变换,便于工程应用;最后,对地震作用下三层剪切型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具有地震干扰抑制功能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等问题,首先,介绍和分析了Pushover分析常用的五种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本质特征;然后,给出了判断侧向力分布模式合理性的准则;最后,通过对比一座15层的平面钢框架结构在Ⅳ类场地的典型地震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和五种侧向力分布下的Pushover分析中的破坏形式和弹塑性反应,研究了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和各侧向力分布模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高层钢结构Pushover分析时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建议。  相似文献   
39.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The electromagnetic mass damper (EMD) control system, as an innovative active control system to reduce structural vibration, offers many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active mass driver/damper (AMD) control systems. In this paper, studies of several EM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bench-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two-story model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First, two structural models corresponding to uncontrolled and Zeroed cases are developed, and parameters of these models are validated through sinusoidal sweep test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stablishing an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further studies. Then, a simplified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EMD system based on the pole assignment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Moreover, ideal pole locations are deriv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Finally, three benchmark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nd sinusoidal sweep waves are imposed onto the structu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this type of innovative active control system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In additi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EMD system is examin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D system is an effective and robust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