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矿床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论述了矿区构造叠加晕特征:大庄子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以及多种形式叠加的特点。根据其叠加晕特征,建立了大庄子金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预测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以及找矿标志,并提出预测靶位,且在预测靶位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2.
低渗透砂岩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启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低渗透油气藏在国内外分布都非常广,占有很大的资源量和储量。低渗透砂岩具有特殊的成藏特征,主要表现在:(1)储层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长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度、渗透率低,主要为细小孔微细喉型、微孔微喉型,裂缝相对发育,排驱压力大;(2)除了具有一般油气藏的异常高压外,低渗透砂岩油气藏还表现为异常低压,并且出现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共存;(3)油气藏内缺乏油(气)水分异,油水关系复杂,常出现油(气)水关系倒置;(4)浮力对低渗透砂岩油气运移的作用非常有限,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为异常高压等,油气的运移表现为非达西运移特征,输导体系以裂缝、相对高渗的砂体和局部不整合为主,运移距离比较短,侧向运移不强;(5)低渗透砂岩的含油(气)饱和度一般都小于60%,并且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比较复杂,储量丰度比较低,主要聚集在岩性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中,受构造影响不大,油气呈大面积分布。因此,低渗透砂岩区的油气勘探应当突破传统的构造高点勘探油气的思想,在构造斜坡下倾部位或向斜区勘探油气,在勘探中注意寻找低渗透砂岩油气富集的“甜点”。 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了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和坐标系统,并对二者之间的转换和统一进行了概括分析,推导了GPS/BDS组合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系统,GPS/BDS组合系统能够增加可观测卫星数、减小DOP值、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说明算法可行,程序可靠。  相似文献   
114.
地震中发震断层诱发桩基失效,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甚至坍塌,相关破坏机制和避让距离缺乏系统研究。通过离心机试验和数值模拟,针对基岩正断层活动诱发上覆砂土中群桩基础的静力破坏展开研究,考察不同群桩断层相对位置下群桩的破坏特征。试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当群桩跨越断层时,正断层活动使群桩向上盘一侧倾斜,并使基桩弯向上盘一侧。基桩桩顶荷载的重分布进一步使基桩形成受拉和受压两种破坏模式。数值参数分析表明,在不同桩位上,群桩的变形响应可划分为5个特征区域。对于埋深为20.0 m的基岩正断层,群桩在上盘和下盘一侧的安全避让距离分别为23.5 m和15.9 m,其中下盘一侧离开断层7.9 m至上盘一侧离开断层4.1 m的区域需要进行重点避让。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JP2]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 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 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 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 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 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 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XC蜓.eps;%50%100;P]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16.
井水位对气压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地震地下流体井网的黄骅、深州、无极、宁晋、永年五口深井水位对气压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压瞬间的大幅度变化能够引起水位的准同步变化,由此求得的井水位气压系数与利用日均值序列计算的气压系数基本相当;与日均值序列相关分析结果比较,水位对气压扰动的响应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17.
导电涂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研究几种基料配比和不同导电填料( 铜或石墨) 在导电性能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并研究了不同石墨粒径对涂层导电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应用现代孢粉与其植被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利用化石孢粉资料进行古环境重建的精度.本研究在对新疆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34°00′~43°00′N, 74°00′~94°00′E,海拔888~4530m)广大地区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共采集188个表土样品进行孢粉分析,从而对新疆南部地区表土孢粉与植被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拔(3530~1124m)天山南坡地区的表土孢粉组合带从高至低依次分为山地草原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其组合均以蒿属、藜科和麻黄属花粉为主;沿海拔(4530~1287m)东帕米尔高原地区的表土孢粉组合可划分为高寒草原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是以蒿属、藜科和菊科花粉为主;然而,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海拔3548~888m)仅有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其孢粉组合则是以藜科和蒿属花粉为主.应用ArcGIS展示孢粉样点的地理分布,结合R值计算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杉属和松属花粉因受到风、河流或冰川搬运沉积的影响,多为外来花粉,具超代表性.麻黄属和白刺属花粉主要分布在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植被带;藜科和蒿属花粉广泛分布于新疆南部地区,它们均属于超代表...  相似文献   
119.
以湖北保安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4、7、10月和2022年1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类型,探究浅水型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安湖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年平均丰度为(16.20±2.23)items/L。微塑料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采样时间7月)平均丰度最低,为(1.40±0.09)items/L。在所有微塑料颗粒中,粒径0.064~1 mm占比最大,为82.57%;黑色和无色微塑料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6.16%和21.31%;纤维状微塑料分布最广泛,占比达40.01%;聚乙烯(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最主要的微塑料类型,两者之和占比达46.05%,其次为聚苯乙烯(PS,占比17.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占比8.33%)和聚乙酸乙酯(PVAC,占比8.31%)。统计分析表明,微塑料丰度与湖水水质无显著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浅水湖泊微塑料分布现状,为评估类似湖泊微塑料潜在污染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海洋溶解有机质(DOM)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塑造海洋DOM库的重要过程目前,微生物与DOM互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环境,而对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介导转化的DOM分子特征研究较少.在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近岸水体缺氧现象频发.为探究低氧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响应及其介导转化DOM分子特征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受控培养实验(分别以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为本底添加海带多糖),对比不同溶解氧浓度(7、5和2mg L-1)和不同底物条件下微生物介导的DOM转化过程,并利用光谱学分析和超高分辨率质谱FT-ICR MS探究不同实验组的DOM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原位海水添加海带多糖的培养体系中低氧浓度(≤2mg L-1)下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群落演替相对滞后,严格需氧的细菌类群如类假单胞菌科和鞘氨醇单胞菌科的生长被抑制,总有机碳(TOC)的利用速率在第4到32天降低了36.9~46.7%,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DOM组分被保存,DOM腐殖化程度明显降低.在所有培养体系低氧浓度下,DOM的分子芳香度指数明显降低本论文为深入研究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