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篇 |
大气科学 | 53篇 |
地球物理 | 44篇 |
地质学 | 97篇 |
海洋学 | 1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轴,一直是各方面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指令性定额管理模式,把定额简单的视为一种行政规定。在当时物料资源短缺,计划调配,价格固定的形式下,这种指令性的定额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就是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222.
傅里叶梅林变换是比较优秀的图像配准方法之一,但此方法不适用于倾斜影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变换与Fourier-Mellin变换相结合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投影构像方程计算标准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的投影变换矩阵;然后根据投影变换矩阵对待配准影像做倾斜校正;最后对纠正后的待配准影像与标准影像进行Fourier-Mellin变换,得到准确的配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Fourier-Mellin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不仅适用于相对平行影像对之间配准,也适用于非相对平行影像对配准,且在直观与客观上都比传统傅里叶梅林变换配准结果好。 相似文献
223.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数据已被证明能生成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本文利用欧空局2颗卫星ERS-1/2对西藏羊八井地区成像所获取的相隔仅1天2幅SAR复数影像作了干涉处理和分析,生成了DEM,并与1∶5万DEM比较,对干涉DEM的精度作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潜在的制约因素。试验证明,在西藏地区的研究中,InSA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可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地球动力学、地貌环境变化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4.
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9日在西藏改则地区发生6.9级地震, 接着1月16日又发生6.0级余震, 表现为双震型。 本文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通过对欧空局A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其同震干涉形变场。 通过分析表明: 改则地震干涉形变场呈双贝壳状, 影响范围约33 km×30 km, 以北东向地震破裂带为分界线分为西北视线向沉降盘与东南视线向隆升盘, 最大视线向沉降形变量约53.2 cm, 最大视线向隆升形变量约11.3 cm。 西北沉降盘又存在东、 西两个形变中心, 推测西部形变中心受6.0级余震的控制, 东部形变中心受6.9级主震的控制。 宏观震中位置应位于左旋走滑改则—洞错断裂与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的分阶部位(左阶), 构造应力场以张性拉伸为主, 导致地震破裂为典型的正断层破裂, 与此次地震的干涉形变场特征及哈佛大学震源机制解吻合。 相似文献
225.
探讨城镇蔬菜基地合理规模测定的步骤,关键因子测定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结果,它对于城镇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6.
利用遥感技术,在分析西藏地区湿地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估了西藏高原湿地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西藏湿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分类准确率较高。除了锂、铅、砷、镉、汞以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其余重金属元素平均浓度低于邻近、国内均值含量,说明受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程度低。由于研究区域海拔较高且人类活动行为较少,造成这几类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大气循环降水、母岩风化、远距离污染物运输、金属元素富集作用以及土壤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西藏高原区域,受到人为干扰因素较少,主要依靠自然运输影响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同时随污染物分布情况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域污染等级升高。 相似文献
227.
过去300 a耕地变化重建是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华北地区河湖演变对历史土地开垦的影响需要在历史耕地重建时予以考虑。论文基于清代地方志、民国统计资料和现代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量化坡度和历史时期潜在耕地垦殖率因子,建立宜垦性模型,重建过去300 a白洋淀与大清河上游南部流域5个时间断面上空间分辨率为1 km×1 km的耕地变化,并结合大清河南支的河道变迁和白洋淀演变过程分析了县域尺度下河道变迁、湖群演变对土地开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近300 a来研究区开垦范围向山区扩展,开垦强度不断加深,平均垦殖率由1646年的0.162增至1980年代的0.579;② 白洋淀收缩为安新、容城、任丘、高阳和蠡县土地开垦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清中后期5县垦殖率较同期周围县高约3%~40%不等,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周围县;③ 古河道为肃宁、河间、任丘和安国的土地开垦提供了物质基础,河流改道后肃宁、河间和任丘的垦殖率分别增长为原来的2.12、2.6和2.86倍;安国垦殖率增长了37%,为同期增长最为显著的县;④ 新河道虽会冲毁部分土地,但泛滥区却能为土地开垦提供物质基础,故途经地垦殖率有增有减,蠡县和高阳的垦殖率分别增加为原来的1.80倍和1.88倍,望都、清苑垦殖率分别增加3%、4%,定州垦殖率减少4%。 相似文献
228.
为研究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含裂缝页岩的力学性质以及破坏模式,利用岩石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2D-Flow,建立7组含不同角度预制裂缝的页岩模型,并对其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页岩的破裂过程分为线性变形、屈服变形以及完全破坏三个阶段,源于裂缝的存在,页岩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且试样的最终破裂模式可分为斜线型、X型、λ型与崩坏型四种。对于不同层理倾角下的裂纹分布,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页岩试样的破坏主要是拉伸破坏,并伴随着剪切破坏,其中试验表明,当α=90°时,试样所受的剪切破坏最严重。该研究结果对页岩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9.
位于冈底斯南缘的叶巴岩群内发育着复杂的构造变形,是典型的构造转换带,已有证据表明这些复杂的构造变形与发育在叶巴岩群中的驱龙、甲玛等大型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大量发育的膝折构造是脆-韧性转换构造带中的代表。此次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叶巴岩群内部的膝折构造,研究其分布特征、变形及扩容方式,分析其运动学特征及温度环境,结合构造变形时代探究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绿泥石温度计及方解石e双晶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膝折构造形成温度环境在170~299℃之间,表明研究区膝折构造形成的过程伴随着构造抬升。根据宏观露头及显微视域对于膝折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判断主压应力方向为自上而下(铅直向下),这一以垂向挤压的重力为主的主应力方向与该时期的冈底斯南缘大规模南北向滑覆构造的主压应力一致,研究结果认为发育于叶巴岩群内部的浅部膝折构造为25 Ma以来南拉萨地体伸展滑覆构造背景之下的变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