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81.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隙控制,宽度在0. 02~2m之间,"五层楼"分带模式较为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云英岩化和角岩化。矿化可以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萤石-碳酸岩阶段。与华南同类型矿床相比,角西黑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REE=0. 560×10~(-6)~1. 186×10~(-6)),具有较为明显的正Eu异常。黑钨矿中相对富集Sc元素(平均31. 15×10~(-6))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富含F-和/或PO_4~(3-)离子。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2.
河北省北部围场县棋盘山镇一带火山岩广泛发育,该处经历了强烈的火山作用,尤以中生代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岩分布面积最广。张家口组在本区层位稳定,产状平缓,最大厚度可达4000m。其主要岩性为酸性、中酸性到中性的一套火山碎屑岩、熔岩、碎屑熔岩等。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将张家口组划分为三段:一段以酸性熔岩为主,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次之;二段以中性火山岩为主;三段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利用张家口组三个段的稀土元素分析测试数据,对每段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论述,并根据三个段的稀土元素特征对张家口组的稀土元素总体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3.
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直线上加密任意点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4.
浙江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微,小型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舟山群岛邻近海域未发生赤潮与发生赤潮时的微、小型浮游植物组成、数量分布、赤潮生物种类与环境的关系。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共有浮游植物 1 69种 ,其中赤潮生物为 59种。赤潮发生时比未发生赤潮时水域的浮游植物密度高 1 0~ 1 0 0个 /dm3,浮游植物密度与硅酸盐、硝酸盐浓度成负相关 ,与溶解氧和透明度成正相关。平均浮游植物密度 :春季表层水样为4.5× 1 0 4 个 /dm3,底层水样为 5.2× 1 0 3个 /dm3,网样为 2 .7× 1 0 5个 /m3;秋季网样为 3.7× 1 0 6个 /m3。表层水样的赤潮生物优势种 :春季为微型的三鳍原甲藻 ,平均细胞密度为 3.3× 1 0 5个/dm3,占总细胞密度的 77.2 % ;秋季为微型的中肋骨条藻 ,平均密度为 2 .7× 1 0 3个 /dm3,占总细胞密度的 72 .2 %。三鳍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夜光藻等为浙江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常见的有害赤潮生物。  相似文献   
185.
186.
187.
188.
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多种去云方法过程在西藏高原开展对比验证,并以漏测误差L(%)、多测误差M(%)、总体精度O(%)、积雪分类精度S(%)及kappa系数(Khat)作为验证精度评价指标;主要研究方法有上下午星结合去云法(方法Ⅰ)、连续三天结合去云法(方法Ⅱ)以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Snowl去云法(方法Ⅲ).并采用高分辨率Landsat遥感数据对所得结果开展验证对比工作,为了使验证结果更具有代表性,选取了西藏高原典型的5个区域用于其验证范围.结果表明:方法Ⅰ和方法Ⅱ有较好的去云效果,适合于在西藏高原开展利用;方法Ⅲ在西藏高原没有起到特殊的去云作用,该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在西藏高原需要考虑山地和高原作分析;通过三种方法去云之后在5个区域效果总体上表现为漏测误差和多测误差都有减少,总体精度和积雪分类精度分别在60%~98%及60%~95%之间,kappa系数在0.10~0.56间,一致性精度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89.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