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太平洋富钴结壳高密度环境记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缓慢、具有层带结构的海山富钴结壳蕴含着高信息密度的古海洋环境变化记录.具有微米级空间分辨率的现代微探针技术可解读结壳中的环境信息.采用具有微米级空间分辨率和ng/g级检出限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电子探针相结合,测定了采自中、西太平洋海山区4个典型板状结壳样品剖面中包括全部稀土在内的40多个元素的微区分布,获得了结壳生长期这些元素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变化的特征曲线;采用^10Be法和经验公式法相结合,对结壳整个生长期进行了生长速率计算和定年.重点讨论了A1/(Fe+Mn)及P和Y/Ho记录的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意义,认为Al/(Fe+Mn)记录可反映亚洲季风气候的演化历史;通过将P和Y/Ho记录与深海沉积物的碳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认为它们是生物成因事件的指示剂.最后对结壳定年及现代微探针技术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植被生长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NDVI作为植被生长的有效指示因子广泛的应用在植被遥感中.多数滞后性响应的研究基于月尺度或季节尺度的NDVI,容易夸大或缩小滞后效应,不利于滞后时间的确定.为了揭示降水对草原植被生长的有效作用尺度,本研究以2001年至2007年MODIS反射率数据和气象站点的降水为数据源,分析了时间间隔8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生长季NDVI的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不同尺度的累积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内生长期草原的NDVI变化呈单峰型,荒漠草原的NDVI变化没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明显.草原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一般在50~60天,不同类型的草原滞后时间不同,但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分析指出4~9月草原植被在不同时间段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时间分别为64、80、40、40、56和64天,特别是6月和7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这为NDVI预测干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霍亮  樊廷杰 《三晋测绘》2000,(1):2-5,21
本文介绍了地形图自动综合问题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地形图自动综合采用主要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地形图居民地要素进行了自动综合的可行性、合理性、实用性、适用性分析,以期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在地形图自动综合问题中能有更为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内夹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层内的夹层是影响油田注水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剩余油研究分布的主要因素。笔者以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发育分布特征,指出各种类型的夹层与基准面变化过程中A/S比值变化和沉积物补给通量变化关系密切,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和不同沉积微相内夹层的层次类型及发育分布规律不同。文中深入分析了夹层类型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56.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可按水资源的形成、转化、消耗、积蓄和排泄,结合地貌和植被划分为山地、水域、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荒漠五大类型.各类型是在以荒漠为背景情况下,山地为基础,水域为主导,人工绿洲是核心,自然绿洲是屏障.流域生态系统整治途径是:治理山区环境,涵养保持水源;合理利用水源,维护生态稳定;建设人工绿洲,优化生存基地;保护自然绿洲,发挥生态效益;防治荒漠化扩大,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7.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隅,属新疆若羌县,是现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归宿地.它是由阿尔金山山前平原和塔里木河及车尔臣河冲积平原交汇处的低地积水形成的,过去曾与罗布 白相通.湖泊沉积物以细沙为主,在强劲的东北风吹蚀下,极易就地起沙.1982 ~1998年曾连续干涸17年,使湖西岸发展成强度沙漠化,若长期干涸,将会演变成一片沙海.这将会严重威胁218国道和将要修建的环塔里木盆地铁路以及新疆至青海铁路,对塔里木盆地东部重镇若羌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保护台特玛湿地,还可为候鸟迁徙提供栖息地,并可发展养鱼和育苇.湖面应保持最小面积为10 ~30km2,根据水面蒸发系数计算约需3000×104~ 4500×104m3的水量.入湖水量由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各承担一半.要求塔里木河每年从大西海子下泄水量2.3×l08m3,除维护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用水外,可有1500×104 ~ 2500×104m3的水量入湖.车尔臣河向台特玛湖输水方便快捷,其上游不宜修建大型水库,使中下游水量达到1.5×108~2.0×108m3,保证所分担的水量不成问题,并通过对其下游三角洲整治,还可增加向台特玛湖的输水量,使之成为台特玛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相似文献   
58.
对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缝合带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区内缝合带至少包含日土和狮泉河-改则两条蛇绿岩带。在两条蛇绿岩带北侧发现各有两期岛弧型岩浆岩发育,且形成时间严格对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班公湖缝合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共同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K和Pb;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B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总是相对亏损,这些特征说明班公湖地区存在两条俯冲带。从演化序列看,俯冲初期岩石属中钾钙碱性系列,之后岛弧岩浆作用向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变。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洋壳俯冲从辉长岩墙开始,时代为(165.5±1.9)Ma(MSWD=1.16),在159Ma时岛弧岩浆作用规模增大,形成小型的花岗岩基;南面的狮泉河-改则俯冲带一开始俯冲((166.4±2.0)Ma,MSWD=3.0)就有较大规模的石英闪长岩体侵入,之后岩浆作用减弱,到159.4Ma时只有一些小体积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侵入。根据岛弧岩浆作用规模,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的俯冲一开始是以狮泉河俯冲带为主,之后狮泉河俯冲带的俯冲作用逐渐减弱。到晚侏罗世初(159Ma)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成为洋壳俯冲的主体。鉴于两条岛弧火成岩带在空间配置上都位于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的蛇绿岩带北侧,地球化学上显示陆缘弧特征,因此,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应该是在中侏罗世晚期(约166Ma)沿日土和狮泉河两条俯冲带同时向北俯冲,构造属性上可能不是一个统一的大洋,而是包含了多个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59.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卤水中痕量溴铷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模拟卤水建立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卤水中溴、铷、砷痕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实验表明,方法可以直接取样测定,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试分析.方法的精密度RSD(n=15)小于1%,加标回收率为86.8%~101.6%.卤水中溴、铷、砷的测定结果与比色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0.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1998年至2000年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90.7%,定量准确率在87.5%左右;此外,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大气干旱,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3~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这与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