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21.
通过对内蒙古西乌旗新郭勒河边的ZK07钻孔进行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154.3ka 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该演变过程具体为:154.3~146.3ka,以榆属和云杉属为主,且发育少量湿生 水生植物莎草科和香蒲属,降水量增多,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寒冷湿润;146.3~133.9ka,周Χ 山地森林萎缩,植被稀疏,转变为草本植物为优势的景观,气候变得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疏林-草原植被景观; 133.9~121.0ka,气候凉爽偏湿,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121.0~102.9ka,树林覆盖率较低,落叶阔 叶树榆属增加,此时气候为温和干旱,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植被景观;102.9~81.4ka,气候温暖偏湿,植被类型 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景观;81.4~60.0ka,云杉突然大量增多,榆树减少,气候变得寒冷湿润,植被类型为针叶 林植被景观;60.0ka至今,温度回暖,气候为温暖偏干,植被类型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322.
古温度的定量重建已成为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的关键性环节,然而目前可靠的陆地温度重建指标仍然较少。来源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膜类脂(GDGTs)及其相关指标(甲基化/环化指标MBT/CBT和四醚指标TEX86)在湖泊古温度的定量重建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湖泊系统的复杂性及高原气候的特殊性等问题,使得相关指标在青藏高原湖泊的应用受到影响。因此,对目标湖泊开展详细的现代过程分析,考察GDGTs温度指标的应用潜力尤为重要。以位于藏北高原的黑海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沉积物、流域土壤以及入湖河流沉积物共24个样品。分析了黑海沉积系统中GDGTs的来源,探讨了GDGTs及其相关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考察了MBT/CBT指标及温度转换函数在高原湖泊温度重建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黑海中存在部分内源性GDGTs;水体深度对GDGTs的组成与分布影响较显著,电导率与总有机碳的影响较弱;MBT/CBT指标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的湖泊古温度重建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结合区域特点、气候类型及母源微生物对特殊环境的生态响应等,建立更加适用于高原湖泊的温度指标及校正方程。  相似文献   
323.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信息,选取盆地西南缘382道班剖面牛堡组二段细粒沉积物样品,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元素组合(C值)、Rb/Sr、Sr/Cu和Sr/Ba等比值以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元素风化指数(α)、Ln(Al2O3/Na2O)等多种化学风化指数研究了源区风化作用强度,讨论了古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沉积期古气候整体较为干旱,但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存在一个明显的降温事件,该降温事件并不局限于伦坡拉盆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其它地区也被广泛记录,是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陆内响应。  相似文献   
324.
山东灵山岛滑塌体内部沉积及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灵山岛修船厂剖面下白垩统地层中发育良好的滑塌变形体。野外观察可见滑塌体岩性单元主要由厚层砂岩及砂页岩互层组成,其中厚层砂岩根据其沉积构造及成因机制可分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两类;砂页岩互层段砂岩层可见底模构造及粒序层理,为静水环境下远端浊流沉积。滑塌体内部构造主要可分为软褶皱变形、同生断层、透镜状砂质团块三种类型。其中,软褶皱变形根据岩性可分为砂岩软褶皱、砂页岩互层软褶皱及页岩软褶皱,随着变形强度增加,软褶皱枢纽逐渐平行于滑移方向,形成曲脊软褶皱或软鞘褶皱(soft sheath folds);同生断层出现在砂岩层中,根据力学性质分为正断层及逆断层,正断层为剪切拉伸所致,逆断层为软褶皱逆冲所致;透镜状砂质团块包括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断块。根据滑塌体内部滑移面识别出三期滑塌,完整的滑塌体由底部拆离滑移面、下部厚层砂体、中部砂页岩互层及上部砂页岩互层未变形体组成,其组成特征及各部分接触关系反映了滑塌体中下部沿底部拆离滑移面发生滑塌变形,且于活动末期在相对静水条件下被上部砂页岩互层覆盖这一形成过程。根据滑塌体内部组成特征的有序性、相似性及滑塌体内部沉积构造特征,推测其触发机制可能为沉积物快速沉积所引发的重力滑塌成因。  相似文献   
325.
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结合富集技术已能分析液体样品中近20种金属元素,但检出限相对较高(0.1~100μg/L)、富集操作繁多、一种富集法可测元素种类较少等因素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应于现场测试环境水样的XRF分析方法。使用20 mg S-930螯合树脂对100 m L水体中8种重金属(V、Mn、Fe、Co、Ni、Cu、Zn和Pb)进行预富集,控制溶液p H=4,搅拌30 min,经真空抽滤系统过滤制得均匀薄样,再使用自制的双层膜包夹样品盒并利用小型台式波长色散XRF测定。结果表明,8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性R20.997,检测范围为10~1000μg/L,检出限为1.0~6.2μg/L,方法精密度(RSD,n=12)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80%~120%;标准水样和模拟水样的测定结果分别与标准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本方法巧妙地使用双层聚丙烯膜包夹薄试样的制样方法,较好解决了薄膜样品的污染等问题,简化了水样的预富集操作,制备的树脂薄样可直接供XRF测量。方法检出限较低,稳定性较好,适用于检测Ⅰ~Ⅴ类水体中Fe、Co、Ni和Cu,Ⅱ~Ⅴ类水体中V和Zn,Ⅲ~Ⅴ类水体中Mn和Pb,基本具备对8种重金属污染水体进行环境监测、水质调查等现场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26.
事件信息反映了地籍要素发生变化的原因,与变化信息共同构成增量信息.针对目前增量信息变化检测方法尚未实现事件信息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包含事件信息的地籍数据库增量更新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继承关系”、“拓扑关系”与“属性关系”三个因素作为前提条件,建立了地籍要素事件知识规则库,并在检测变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三...  相似文献   
327.
金石滩是大连地区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地,在玫瑰园景点的现代沉积物研究中,首次发现了铁质宇宙球粒,而且含量较多,在2.4 kg(<0.5 mm)的砂样中分离出18个宇宙球粒,其大小介于158~423μm,大多数宇宙球粒的表面具有典型的融熔-分凝构造,按其表面化学成分可分为:Fe质、Si-Al-Fe质、Cr-Fe质和Ti-Fe质等4种;笔者特别对其中的Ti-Fe质宇宙颗粒的成分及矿物演变进行了研究,认为宇宙球粒快速冷凝化学分异可在磁铁矿边缘形成钛磁铁矿;对大连、西藏泽当现代沉积物中、太平洋深海现代沉积物中,以及北京十三陵元古宙沉积岩中的宇宙球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在化学成分上虽有差别,但在颗粒大小和表面结构上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328.
北塔山构造混杂岩(带)为阿尔曼泰古生代板内缝合带,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无序基质和外来岩块组成,划分为蛇绿质混杂岩和泥砂质混杂岩2种类型,并分别建立了索尔巴斯陶岩组和柯克阿得尔岩组2个构造岩石单位。综合研究证明,阿尔曼泰小洋盆洋壳形成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泥盆世,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古准噶尔地块再次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329.
通过1∶5万马兰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东泉戈壁地区发现了环斑花岗岩。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南天山碰撞带中部,岩体以富含暗色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具有特殊的环斑结构为特征。该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化学以较高的Al2O3(14.47%~15.44%)、K2O(3.93%~4.7%)和Na2O(3.4%~3.7%),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δEu(平均为0.79)负异常等为特征,表现出与典型的板内奥长环斑花岗岩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05±1Ma),恰好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碰撞造山末期阶段,据此认为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可能是一种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30.
研究区位于南天山早古生代大洋东段构造带.乌什塔拉地区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为超基性—基性岩组合以及中酸性岩组合.其中超基性岩为大洋二辉橄榄岩,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岩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和流纹岩.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中基性岩产于大洋中脊环境,中酸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由于这两套岩石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以及阿拉塔格组出现的蛇绿岩,可说明这两套火山岩应该不属于同一地区,是由构造拼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