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东秦岭南带沉积盆地性质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横穿东秦岭南带震旦系到三叠系精细沉积露头分析,把沉积盆地沉降、盆地动力分析结合起来,通过事件和事件沉积来反映造山带形成过程中受到的重大地质事件影响,从沉积盆地性质和演化去探方东秦岭南带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为2.9Ma。研究区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从下到上由滨海相、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组成,为印支期扬子地台西缘前陆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北西侧龙门山推覆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其它层序界面特征,结合沉积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域的时空配置,建立了该区晚三叠世地层格架和4个等时界面。  相似文献   
13.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展布和物质组成。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蛇绿混杂岩,呈向NE凸的倒U字型连续分布于南迦巴瓦变质岩系和冈底斯岩浆弧之间,主要由变质的超镁铁质侵入岩、辉绿一辉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该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和糜棱岩化作用,主期韧性剪切的性质为伸展拆离,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日喀则地区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基本相同。将南迦巴瓦岩群解体,厘定了该岩群原岩及变质峰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兴义县幅(G48E018012)1∶50 000地质图是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普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前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大比例尺填图和地球化学测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图区共划分出21个正式填图单位,明确了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建立健全了综合地层柱状图,同时利用非正式填图单位,对特殊地层和地质体进行了填绘,尤其是关岭组二段的含罗平生物群层位和竹杆坡组的含贵州龙动物群层位。图区内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且连续,为系统研究该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物复苏与生物辐射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图幅数据库是兴义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可为后续地质基础研究及找矿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5.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于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为进一步研究罗平生物群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贵州兴义烂滩剖面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在该剖面第6层中发现3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其伴生有介形类Cavellina jangyouensis,在12层中发现软骨鱼类鱼鳞化石和2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在第14发现大量的粗菊石Trachyceras sp.。在该剖面上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和Paragondolella tadpole带。根据牙形石特征,把中晚三叠世拉丁和卡尼期的界线定于12层底部。该剖面为该区中上三叠统之交的地层提供了较好的生物地层格架,对地层时代划分及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丘状隆起、链状相连的北东向带状堤礁是龙门山北段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的一个突出特点。详细的剖面研究和路线地质追踪表明:(1)狭长带状的堤礁夹持于南东侧杂色砂/泥质滨岸沉积带和北西侧陆架泥页岩带之间,指示了一个清晰的向西北渐深的古陆架形态和古海岸边缘轮廓;(2)丘状礁灰岩体、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体与东南侧陆缘滨岸带的砂体及北西侧的陆架泥岩呈现明显的指状穿插和渐变过渡关系,代表了海平面、陆源碎屑输入量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沉积响应;(3)点状零星分布的礁灰岩体是在面状礁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4)晚志留世,杂色砂/泥质滨岸沉积向北西进积并超覆于礁灰岩之上,并最终导致本区隆升成陆,则表明加里东构造运动末期发生的上扬子地块隆升、西北缘古陆扩展及海平面的相对下降趋势,是沉积盆地演变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四川锦屏山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河流阶地、第四纪断层及老断层新活动、地震活动的研究,认为该地区自更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由此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榻、泥石流等。  相似文献   
19.
20.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填图和研究发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有古老的花岗岩侵入,并在鲁霞地区圈定了9个花岗质侵入体。古老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侵位于南迦巴瓦岩群直白岩组中,与南迦巴瓦岩群一起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花岗质片麻岩套。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闪长质片麻岩等。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套具“S”型特征,可能有深部幔源物质的加入。花岗岩形成深度在2~5km之间.侵位时代为552~525Ma,为新元古代晚期,属泛非期陆内演化阶段的产物。高喜马拉雅地区在元古宙末期形成了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