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青藏高原以其平均海拔高度(约4000米)最高闻名于世。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损失和被吸收的也少,因此,这里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辐射量多在140—190千卡/厘米~2,比起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多60—80  相似文献   
42.
43.
吕诚定  邱冬生 《河南地质》1999,17(3):189-193,198
本文概述了非金属矿的开发应用前景及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了河南省非金属矿的成矿规律,主要成矿系列及时空分布特点,探讨了石膏,岩盐,天然碱,硅灰石,等若干非金属矿物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传统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总结,阐明了建立隐式和显式方法的一般思路及数学本质,提出了使用系统位移反应向量三阶导数的实用显式高阶积分方法,分析了该显式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对建立更高阶隐式和显式方法以及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作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5.
测绘通报第二卷第三期曾刊载储承祖同志所著“地形测量方法的商榷”一文,文中介绍了一种“距离改正盘”,通过该盘可将自经纬仪中心到标尺的距离改算成为自小平板测站点至标尺的距离。但实际应用起来,仍感不够方便。笔者曾试将该盘制成距离改正器安装在视距经纬仪的基座架上,于望远镜座架上装一指针,可直接由仪器上读得距离改正值,经初步试验,效果良好,兹将距离改正器的构造及用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郯庐断裂带一度是古特提斯洋域中的转换断层,其东的苏皖地块和胶辽克拉通分别是曾经独立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之外的构造单元。苏皖地块原属中朝构造域,因中元古代时苏鲁洋的张开而向南漂移,震旦纪起归入华南构造域。受北东东-近东西向的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右行走滑活动控制,苏皖地块及怀玉地块在石炭纪末-三叠纪时脱离华南构造域,成为古特提斯洋域中的中间地块。中国东部地区东亚燕山期山系的形成受两个地球动力学系统制约:一是苏鲁洋的消减及闭合后苏皖地块与胶辽克拉通的碰撞,二是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的先剪后压,苏皖地块与拼合了的扬子-华北克拉通间发生斜向会聚和剪切造山,怀玉地块仰冲超叠在苏皖地块上。分5个阶段(印支期消减,早-中侏罗世斜向会聚,晚侏罗-早白垩世消减,早白垩世碰撞和燕山造山带坍塌)叙述了中生代造山作用的表现和特点,探讨了与各阶段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类型和时空分布。因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而燕山运动构建的“盆”“山”关系解脱,中国东部第三纪的伸展盆地直接叠加在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裂谷上。  相似文献   
47.
A harmful algae bloom (HAB) is a dense aggregation of algae in a marine or aquatic environment that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forecast the occurrence of HAB, development of a rapid and precise detection method is urgently required. In this study, two Skeletonema costatum-like diatoms (SK-1 and SK-2), were identified morphologically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and detected using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Strain SK-1 was isolated from a frequently HAB affected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train SK-2 from an aquatic farm in Qingdao, China. Fluorescent DNA probes were designed that were complementary to the ITS sequence (including 5.8S rDNA) of strain SK-1. After hybridization, strong green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in cells of strain SK-1 under an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e; however, no such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with strain SK-2, which indicates that probes hybridized only the DNA of the target strain, SK-1, in species-specific manner, and that the two strains do not belong to a same species. This finding was confirmed by ITS sequence analysis. The FISH technique used in this study was sensitive, simple, and rapid, and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detecting target HAB speci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48.
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密度采样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采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约6400km^2面积,进行了从超低密度(1个样/100km^2),甚低密度(1个样/25km^2)直到低密度(1个样/4km^2)地球化学采样,对比了3种密度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调查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上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的位置重合,表明不同调查阶段可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即最小值更小,最大值更大,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了基础;超低密度和甚低密度采样可以有效圈定矿集区所形成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异常,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不仅可以圈定矿集区异常,同时可以圈定分散矿化的小规模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49.
扰动重力边值问题与实际数据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应用GPS测量重力点的大地高 ,从而获得地面点的扰动重力 (或称纯重力异常 )值这样新的重力边值条件 ,如何从理论与实际上确定重力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笔者应用历史-因果论的成煤构造理论,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杨梅山矿区找煤,使一对老矿山增了储量,延长了寿命,使一对已报废的矿井重见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