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东巴伦支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乌拉尔洋的闭合有关,由3种原型盆地叠加在一起所形成,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期生排油气作用和多旋回油气成藏作用的中晚叠合型盆地特征。两次重要的地质事件I1(P2)和B(T-J,K1),将盆地划分为3套地层层序:与乌拉尔洋闭合有关的下部被动陆缘碳酸盐地层层序(LCSS),与乌拉尔运动有关的中部裂谷陆源碎屑地层层序(MRSS)和与新地岛运动有关的上部陆相坳陷地层层序(UDSS)。叠合盆地多功能要素组合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破坏作用明显。晚二叠世—三叠纪裂谷期快速伸展和高速沉降(最大速度为150mm/a)决定了烃源岩的高成熟度,拗陷期储盖配置形成了两套有利的成藏组合,中新生代的两次构造反转决定了油气圈闭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范围,不同油源和不同期次生成的油气与圈闭的相互配置,形成了强弱叠加的油气改造模式。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5种模式,有利勘探领域是与古近纪走滑断层有关的大型转换背斜、盆地边缘斜坡三角洲、与反转运动有关的凹陷中部继承性突起、盆内隆起和地堑地垒以及下部层序(LCSS)的礁体中。  相似文献   
212.
以北京市通州区凤港减河典型污灌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灌对耕作土壤中Cd、Cu、Zn和Pb的全量与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中Cu、Zn和Pb的含量均低于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限值,Cd的含量明显高于WHO限值。然而,4种重金属的污染负载指数(PLI为1.49~4.54)均高于1,其中Cd的PLI值最高,表明长期污灌已经导致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②总体来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距离灌渠越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少;③土壤中Cu、Zn和Pb主要以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非常少。而土壤中Cd的碳酸盐结合态与离子交换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次序为:Cd>Cu>Pb>Zn,且表土层高于底土层。同时,研究发现距离灌渠越近,表土层中Cd的生物可利用性越低。总的说来,污灌土壤中较高的Cd含量与其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对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13.
中条山铜矿某工区激发极化法三极测深及其三维反演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单描述了时域激电法原理、技术和测区地质概况及岩(矿)石电性特征.单极-偶极装置测深电阻率和充电率二维反演模型能够有效地圈定电性体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点,依据二维测深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可获得电阻率和充电率异常曲线图,推测了不同深度范围内断裂和主要岩性分界,极化体空间分布位置和走向,钻探验证见铜矿化于划分的激电异常带,激电二维测深及其数据三维反演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14.
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流二段大型储集体发育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钻井、古生物、地震、薄片等资料,分析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条件、类型、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提出湖平面、物源、断裂及古地貌等耦合控制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其中强烈的湖退事件是发育大型储集体的古湖盆演化基础;充足的物源供给是形成大型储集体的物质保证;显著的断裂聚砂效应和适宜的地貌条件是构建大型储集体的重要汇水机制。大型储集体的主要类型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受断面缓坡带及沟谷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粗,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为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受转换断阶带、帚状断阶带及相对宽缓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细,微相除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以外,河口坝及远砂坝也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储集体的发育特征,明确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下层序高位域,西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上层序低位及湖侵域;而各大型储集体的前端,由于岩性圈闭、岩性-构造圈闭及构造圈闭等发育,且埋藏浅、靠近生烃中心,还位于油气运聚的优势方向,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15.
罗坝街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研究1933年、1983年、1984年和1997年四次典型泥石流活动特征并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了罗坝街沟泥石流活动的典型性和区域代表性。其主要特征为:①在降雨、地震、等直接或间接因素作用下,泥石流的暴发同降雨的频率表现出不同步性;②谷风产生的大片类黄土堆积与滑坡体共同参与泥石流的形成;③历史上暴发的泥石流表现出高流速、大流量;④堆积扇形态表现为特殊的长条扭曲“葫芦状”;⑤罗坝街沟泥石流在堆积区的运动表现为沟道的摆动性和输移的畅通性。这些鲜明特征使我们有必要对罗坝街沟泥石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6.
管店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东部,沿郯庐断裂带南段主断裂带侵位,其岩石组成为石英二长岩和二长岩.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31.5±1.6)Ma.该岩体为一中酸性侵入体(SiO254.84%~67.8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并具有与埃达克(质)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Al2O3(14.12%-15.14%)、Sr(612~976 μg/g)含量及Sr/Y(31~77)、La/Yb(18-42)比值,但低Y(8.20-21.4 μg/g)和Yb(0.90~1.70 μg/g)含量,无明显Eu异常至Eu正异常.管店侵入岩的"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8-0.7061,εNa(t)为-17.03--15.11,锆石的ghr(t)(-26.3-22.6)较低但相对均匀,说明其不可能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管店埃达克(质)侵入岩具有较高的Mgo(2.21%-6.75%)含量和Mg(56-62)值及相容元素(Cr 85.4-356μg/g,Ni40.8~144μg/g)含量.管店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早白垩纪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扬子地块东部在扬子.华北两块体碰撞后的地壳拆离作用可能导致增厚下地壳的拆沉与埃达克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17.
针对水泥混凝土海堤的特定地理条件下,如何对安装在海堤上的地波雷达系统设备做好必需的防雷措施,目前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文运用系统设备防雷技术的基本原理,参考相关防雷技术规范,通过理论研究和结合地波雷达特点,反复试验和实践,因地制宜,设计并实施地波雷达防雷工程。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连续运行,尽管雷达区域发生过许多闪电,但是没有发生雷达被雷击损坏的事件。  相似文献   
218.
南海西科1井新生界碳酸盐岩层序中发育的白云岩主要分布于中新统。大厚度的白云岩层见于上中新统黄流组、中中新统梅山组二段和下中新统三亚组一段。中新统白云岩中常见各种类型的微生物,其对白云石化的作用值得关注。通过241件白云岩显微薄片观察、55件样品扫描电镜(SEM)及能谱测试,发现白云岩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云化之前沉积的微生物,特定的微生物类型(如红藻石)趋向于在渗透回流白云化过程里率先被白云石交代;二是大规模白云化发生时存在的微生物,如铁细菌、丝缕状细胞膜或胞外聚合物等。在西科1井难以见到球状、哑铃状纳米级白云石,常见的微晶—细晶白云石通常自形晶、晶形较好,雾心亮边发育。从现有的证据看,西科1井部分白云石的形成可能和微生物有关,但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微生物诱导成因白云岩的可能性较低,显微证据显示铁细菌的作用是在大规模白云化后期发生的,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长期的风化暴露使得铁质矿物局部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219.
以最新的地质 地球物理资料和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基础,采用盆地反演模拟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北黄海盆地的构造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在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水平伸展、水平挤压、相对平移(走滑)以及垂直差异升降等几种运动型式,其中,水平伸展运动和垂直差异升降运动是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及形成演化的主体。水平伸展运动可以划分为J3-K1、E2和E3三个主要“伸展事件”,并控制着盆地的成盆演化,其南北向伸展强度均东强西弱,东西向最大伸展强度自中生代到新生代由东向西迁移。水平挤压运动主要有晚白垩世和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期两期。相对平移(走滑)运动伴随水平伸展运动和水平挤压运动发生,使多数NNE向、NW向断裂具有相对压扭或张扭平移(走滑)性质,其中尤以NNE向断裂更为明显。垂直差异升降运动具有“幕式”渐进之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及中新世中晚期以来为沉降期,其中尤以始新世的沉降速率最大,晚白垩世、古新世、中新世早期为抬升剥蚀期;盆地的中、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迁移规律:东部坳陷以中生代沉降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坳陷主沉降期为始新世,而西部坳陷的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渐新世。  相似文献   
220.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