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顾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发展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分析功能,在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数据管理和评价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功能图块划分、海量数据管理与历史信息回溯,优化了评价过程,并有利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最后,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实现了地理空间化的西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评价数据管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572.
传统的测绘技术很难满足化工园区精细化管理对空间数据获取的需求。本文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海量三维空间数据,以成都某化工园区为例,在深入分析作业区三维测控技术要求和扫描仪器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路线,并对三维模型构建、罐体变形分析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73.
针对多次南极考察中雪龙号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介于416.1×10-6—676.3×10-6之间,平均为543.5×10-6,主要由碎屑磷(平均为209.9×10-6)和自生磷(平均为137.7×10-6)组成。自生磷、有机磷呈现从湾东部至西部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这种分布与有机碳、生物硅等生源要素的分布以及上层水体生产力的高低相吻合,指示了其海洋生源属性;碎屑磷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其分布与沉积物中铝、砂质的分布模式一致,表明其主要来自堆积在西部浅滩区域冰山携带的陆源砂质碎屑。可交换态磷(平均为36.0×10-6)和铁结合磷(平均为47.1×10-6)在沉积物中含量较低,分别受沉积物粒度和铁含量的控制,仅在湾东部和中心个别站位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在湾东部和中心区域含量较高,可能与上述区域较高的生源颗粒物沉降速率有关,同时这些颗粒物可能吸附了水体中的磷进入沉积物中,导致对应底层海水磷酸盐浓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574.
滇西凤庆邦漂地区发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为揭示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伟晶岩样品具高硅(w(SiO_(2))=74.2%~78.6%,平均75.7%)、富碱(w(Na_(2)O+K_(2)O)=7.63%~11.11%,平均9.03%)、低镁值(Mg^(#)=16.6~39.0,平均28.6)、弱过铝质(A/CNK=0.85~1.12,平均1.01)特征,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样品具低固结指数(SI=0.44~1.02),高分异指数(DI=95.1~97.3),w(Ba)(18.600×10^(-6)~99.300×10^(-6))、w(Sr)(6.200×10^(-6)~13.200×10^(-6))、w(Ti)(42.430×10^(-6)~106.140×10^(-6))、w(Eu)(0.023×10^(-6)~0.065×10^(-6))元素负异常,Nb/Ta(3.48~10.37)、Zr/Hf(13.18~30.06)值明显低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的相应比值特征,指示岩浆演化高分异特性;样品富含过铝质矿物白云母,弱过铝质和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666℃),总体与S型花岗岩特征吻合,综合表明其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结晶年龄为221.4±1.9 Ma,略晚于三叠纪花岗岩成岩年龄(239~224 Ma),与岩浆演化顺序一致;二者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Ba,Sr和Eu亏损,在w(Zr)-w(Hf)图上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反映二者存有亲缘关系。综上认为,花岗伟晶岩是三叠纪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高度结晶分异的结果,起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富黏土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三叠世保山—思茅地块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575.
576.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传统的饱和度评价模型无法表征岩石的微观结构,给饱和度评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结合核磁共振测井的Thomeer饱和度模型。分析压汞资料的孔隙系统结构信息,利用Thomeer函数拟合得到多孔隙类型的毛管压力曲线分布,将复杂的孔隙结构表征为多条Thomeer曲线的共同作用。核磁共振测井是唯一能够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测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参数T2算术平均值(T2LM)与核磁孔隙度(MPHS),结合R35岩石物理分类计算Thomeer参数Bv、Pd、G和最大孔喉直径模态元素Porositon,构建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的饱和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实验手段无法开展连续地层孔隙结构评价研究的问题。将该模型应用到中东X油田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饱和度评价,与J函数模型、阿尔奇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联合模型方法相比于J函数模型与阿尔奇公式,相对误差分别从0.496、0.442降低到0.272,且能较好地表征变化趋势,无论是...  相似文献   
577.
采用自主设计的尾矿渗透破坏仪,模拟上游水位不断升高,水力梯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尾矿发生渗透破坏的全过程。总结了尾矿渗透破坏现象和演化过程,分析了尾矿中的孔隙水压力和弯曲导波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尾矿渗透破坏过程中弯曲导波信号b值和分形维数的演化规律。根据孔隙水压力和弯曲导波特征参数的变化特征,提出尾矿渗透破坏等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在尾矿渗透破坏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水力梯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孔隙水压力会出现突降现象。(2)尾矿渗透破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弯曲导波参数表现为基本无信号、微弱信号、强信号和剧烈信号,分别对应尾矿正常运行阶段、发展阶段、破坏前期和最终渗透破坏阶段。(3)导波的b值和分形维数在尾矿最终渗透破坏前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在临近渗透破坏时剧烈震荡。(4)通过对弯曲导波参数分析,提出了尾矿渗透破坏程度的量化指标,将尾矿渗透破坏分为4个预警级别,并用蓝、黄、橙、红4种警报颜色对应相应级别的预警。  相似文献   
578.
为了克服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研发了钻进成孔、同步沉桩和后注浆的嵌岩非挤土大直径随钻跟管桩。通过足尺寸原位试验,测试了钻孔沉桩和桩侧注浆施工引起的桩周土体变形及压力变化情况,分析了钻孔卸荷和后注浆效应沿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随钻跟管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此外,基于圆孔收缩理论提出了随钻跟管桩钻孔卸荷变形预估方法。研究表明,随钻跟管桩的施工扰动主要表现为钻孔卸荷效应和桩侧后注浆效应,钻孔卸荷使孔壁收缩3.5~18.9mm,后续的桩侧注浆使收缩变形恢复了28%~50%,部分消除了钻孔卸荷效应的影响。修正后的圆孔收缩理论,可预估钻孔卸荷引起的桩周土体径向位移及压力变化。与锤击/静压管桩及中掘法管桩的挤土效应相比,随钻跟管桩的钻孔卸荷效应小,在城市建筑和管线密集区域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79.
Li、Ga和Sc是重要的"三稀"矿产资源,在铝土矿中广泛分布。贵州北部务—正—道铝土矿矿集区现已探明10个大型矿床,其中伴生的Li、Ga和Sc金属资源量巨大。文章以务川瓦厂坪、道真新民和正安新木—晏溪3个大型铝土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矿岩系及其上覆和下伏岩石中Li、Ga和Sc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发现含矿岩系垂向上,Li、Ga和Sc含量表现为矿层中部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矿石类型上,Li在鲕状、致密块状矿石中的含量高于碎屑状矿石,土状矿石中Li的含量最低,Ga在土状和鲕状、致密块状矿石中更富集,而Sc则在碎屑状矿石中相对富集;区域上Li、Ga和Sc含量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暗示这些有益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源岩岩性、风化作用和沉积分异等有关。由于Li、Ga和Sc与Al、Ti等元素常呈类质同象置换或以离子吸附态形式赋存于金红石、锆石、磷钇矿等矿物的表面,重视这些重矿物的选矿,对综合利用Li、Ga和Sc等伴生有益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Li、Sc和Ga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形成于陆相河湖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580.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洋内部密度层化水层间的一种波动。海洋内波对潜艇活动的安全以及水中兵器的使用效能等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本文就海洋内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已有成果以及研究海洋内波预报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