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篇 |
免费 | 189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篇 |
大气科学 | 278篇 |
地球物理 | 125篇 |
地质学 | 328篇 |
海洋学 | 11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55篇 |
自然地理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选择位于南沙台地的NS93-5钻孔进行地磁场相对强度的研究.根据氧同位素地层学(MIS1~MIS5),建立130 ka以来的沉积序列.岩石磁场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为1~15μm的细粒磁铁矿,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在同一数量级之内,而且沉积物磁性比较稳定.选择NRM/x作为相对磁场强度的估计指标,发现在10~100ka时间尺度上,可以很好地进行全球对比,千年时间尺度上尽管有一定的误差,但也可以进行有效对比.130ka以来,有4次强度变化的低谷,分别发生在32.5~40 ka、44~52.5 ka、6 相似文献
162.
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降尘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区域粉尘输送的现代过程和机制。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分别在青海湖小泊湖(XBH)、西宁多巴(DB)、西宁青海师大科技楼顶(KJLD)设置降尘缸,进行湿法收集。对其降尘通量和粒度特征进行了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西宁地区2014年降尘通量为442~542 g/m~2·a,青海湖XBH采集点指示的2014年降尘通量为415 g/m~2·a,降尘通量年际变化较大,各站点降尘通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降尘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夏季降尘通量最低;2)各站点降尘粒度组成特征非常相似,以粉砂为主(4~63μm),西宁地区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尘暴期间降尘粒径较非尘暴时段大;3)XBH、DB和KJLD 3点所有样品平均粒径分别为37μm、34μm和31μm,中值粒径分别为31μm、27μm和26μm;对比低海拔兰州尘暴粒径特征,发现降尘粒径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即粒度随海拔增高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166.
以黄海海域为研究区,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法获取了出海实测的EH36钢材在2017年8月及12月黄海43个站位的初期腐蚀速率的数据,并以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区内EH36钢材的腐蚀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绘制初期腐蚀速率预测图。结果表明:初期腐蚀速率的分布状况在夏季、冬季呈现不同的特征,夏季分布呈现近岸低、远岸高,中心高、周围低的特点,冬季分布呈现中心及东南部分低、周围高的特征。同时,统计分析表明, EH36钢在黄海的平均初期腐蚀速率,夏季为0.11 mm/a,冬季为0.25 mm/a,并且在夏季和冬季里, EH36钢在黄海初期腐蚀速率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明显,空间自相关性强,其中8月的块金值/基台值为0.062,12月的块金值/基台值为0.138,变程在100 km左右。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正>1研究背景空区图像是地震预测研究中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空区这一概念最早由梅世蓉(1960)提出,作者认为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若干年,通常会出现不同强度地震环绕大震震中分布的特殊状态,形成地震包围的“空白区”,空白区内地震活动性低,空白区外活动性较高。Fedotov(1965)首次用现代地震科学原理阐明了地震空区的概念,并提出用地震空区预测板缘地区8级大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0.
与A型花岗岩有关锡矿的云英岩化蚀变矿化地球化学:以新疆卡姆斯特和干梁子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地区发育我国典型的A型花岗岩型锡矿.通过对该区卡姆斯特和干梁子两个锡矿4个矿化蚀变带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和致矿岩体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矿体是岩浆分异演化末期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可分为两种:(1)(红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云英岩化细粒花岗岩→含锡石英脉;(2)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含锡云英岩→含锡石英脉.其蚀变带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组分总体迁移规律为:SiO2迁入,Na2O、K2O迁出,Fe2O3总体表现为迁入,Th/U值不断降低,表明硅化和碱交代作用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成矿环境由碱性向酸性变化,并伴随氧逸度的升高.F、Cl、W、Cu、Bi、In、Pb、Rb、Nb、Ta等元素与成矿元素Sn的迁移、富集和沉淀密切相关,其中F和Cl是迁移过程中最活跃的组分,是Sn元素最大的"搬运工",Sn元素的富集与W、Cu、Bi、In等元素迁移呈正相关,反映流体作用与Sn成矿密切相伴,而与Pb、Rb、Nb、Ta等元素的迁移呈负相关,反映致矿岩体自身元素的稀释和带出,Sn的富集和成矿是在岩浆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