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352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188篇 |
地球物理 | 158篇 |
地质学 | 734篇 |
海洋学 | 147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90篇 |
自然地理 | 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是地下水资源评价、数值模拟、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抽水试验法是确定含水层参数的主要方法。根据含水层抽水试验的泰斯(Theis)公式,运用优化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利用抽水试验数据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抽水过程中水位快速下降段、水位缓慢下降段和水位恢复段的观测资料,满足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计算的水位过程线与抽水过程的实测曲线最佳拟合。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求参结果最优,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求参,又可推广到潜水含水层求参。 相似文献
972.
黑龙江科洛杂岩变形特征、阶段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蒙造山区东段的科洛地区,自古亚洲洋关闭之后,经历了复杂的多阶段陆内变形,每一期变形都具有不同的机制,均是中国东北中生代以来板块边缘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三叠纪中晚期,科洛杂岩经历了上盘指向NNE方向的韧性挤压变形,相关变形分布在整个科洛杂岩地区,大量低角度石英拉伸线理以及A型褶皱枢纽均指示了松嫩地块NNE向的运动,科洛杂岩也在此时形成。科洛杂岩并不是松嫩地块的基底,而是中生代构造事件的变质产物,该期事件不是古亚洲洋关闭后的造山带伸展,而与来自东侧和南侧的挤压有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科洛地区左行韧性走滑是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所致,其变形集中在科洛杂岩的西部边界剪切带上。白垩纪时科洛杂岩受到伸展构造的改造,以一系列向南东倒伏、走向NNE-SSW的相似褶皱为特征,褶皱的倒伏向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其伸展不是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新生代科洛杂岩又受到了近SN向的挤压,发生区域性的宽缓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973.
通过阐述马厂地区的地震剖面资料,提出了该区断块潜山的四种构造样式:断阶状地垒断块潜山、不对称式半地垒断块潜山、倾斜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和高幅度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断块潜山顶面的总体特点为:南高北低,南宽北窄,南缓北陡。并在综合地层和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马厂地区潜山的成藏特点。潜山储层具备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广泛发育的裂缝、后期的构造翘倾运动造成的地势差以及其切割断层发挥的油气运移通道作用和封堵作用,得出潜山储层是油气勘探优势储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4.
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形成的次氧化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形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缺氧沉积环境的证据,并被作为全球缺氧事件的标志。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岩石学特征说明其沉积在受陆源有一定影响的陆棚环境中。矿物学研究表明,硫均以硫酸盐状态存在,没有见到黄铁矿,说明其形成在硫酸盐还原带以上。黑色页岩中结核状氟磷灰石的存在以及剖面底部结核状磷块岩的出现,表明了一种与现代热带太平洋东海岸和阿拉伯海相类似的广泛发育上升洋流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中,Re和Mo的高度富集、高的Re/Mo比以及含有一定量的Mn,Cd和U的相对富集以及低的Cd/U比等,这些特点均支持了黑色页岩沉积于次氧化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5.
中国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几类铁质颗粒物的发现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山剖面已被确定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笔者在其界线粘土层发现了几类含铁质颗粒物,包括:类黄铁矿,纯铁球粒和针铁矿。从前期宏观矿物研究可知较为富集的铁元素是从常规的地球化学事件层底部开始出现于煤山剖面的。亦即其本身可能就是当时发生的地球化学事件的残留物。因此搞清楚这几类铁质颗粒物的来源及其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对地外物体碰撞说或碰撞火山说可能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对P/T转折时期的灾变事件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着重对分离出的这几类相关铁质颗粒物进行了表征;结合观察结果讨论了他们… 相似文献
976.
977.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根据现场救援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三维建模方法和场景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地震动影响场和结构易损性的地震灾情场景模型;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组件,实现了灾前、灾后场景的自动生成和直观显示,实现了整体破坏情况分析、重点搜索区域判定、关键目标震害与属性查询等灾情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该系统以震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基本参数作为数据源,可以在获得地震基本参数之后快速地估计和分析震区建筑结构的破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预判重点搜索救援区域,为应急指挥决策和救援行动提供有效的支持,适合在现场救援工作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7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广西英罗港内滩和中滩红树林中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离及酶活力测定,同时测定了红树植物采样点土壤的Mn、Cr、Cd、Pb、Cu和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内滩的3种红树植物叶片的POD同工酶的带数或酶活力均大于中滩;桐花树和秋茄SOD同工酶的变化趋势与POD相似,但酶活力变化幅度小于POD。(2)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是Mn>Cr>Zn>Pb>Cu>Cd,中滩高于内滩。(3)桐花树POD同工酶活力变化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79.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向斜区低-超低渗透油藏油水关系复杂, 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 由坳陷中心向两侧表现为油藏-油水过渡带-正常油藏的特点. 通过对松辽盆地低-超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水运移方式、动力学条件和非达西渗流状态三方面的探讨, 认为滞留效应是石油在向斜低部位成藏的关键. 油气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中运移时, 气、水以单个或几个分子结合的状态运移, 能够自由通过喉道, 而油珠的最小直径一般要大于喉道直径, 必须通过变形才能通过, 导致气、水优先运移, 而油珠运移滞留, 聚集成藏; 流体压力差和浮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 毛细管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阻力. 当动力小于阻力时, 石油滞留成藏; 向斜油藏内部浮力小于毛细管阻力, 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 这种在向斜区成熟烃源岩范围内低-超低渗透储层中形成的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 相似文献
980.
李文超丁小飞谭政李梁刘亚静 《地理空间信息》2016,(6):53-55
以三维模拟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系统为例,介绍系统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准备处理、三维建模技术搭建博览会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