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及东海水晶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其中微量元素总体含量很低,Bb/Sr、Nb/Ta和Zr/Hf变化很大,说明Rb和Sr、Nb和Ta、Zr和Hf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异,但变质岩未曾发生过广泛强烈的水岩反应.部分样品中Rb和Cs含量特别低,显示CCSD中部分石英脉可能曾经历过超高压变质过程.CCSD石英脉和东海水晶均具有LREE富集而HREE明显亏损的特征,显示其来源主要为壳源.CCSD石英脉中正负Ce异常同时出现,显示板块俯冲前,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曾在地表较氧化的环境下经历过强烈的风化作用.对比研究显示,CCSD不同围岩中石英脉、地表石英脉和东海水晶的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模式和B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与其各自围岩具有一定的对应相似关系,表明大多数石英脉(水晶)来自于围岩,同时显示板块俯冲和折返所释放的流体活动范围较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迁移.  相似文献   
92.
以蒙特卡罗法为理论基础,对附合导线进行模拟平差计算,分析后验单位权中误差的特点,提出一种计算中误差之中误差的统计法,给出改进的附合导线布设方案,指出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附合导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以广东省东江流域2013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信息提取、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空间尺度河岸缓冲带土地利用结构与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和总磷(T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河岸带的城市化程度较高,水质状况相对较差;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河岸带用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水质状况明显优于开发利用区。2)耕地、林地和草地对水质具有正效应,水体和建设用地对水质具有负效应;同时,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作用最强,其次是水体和耕地。3)CODMn与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相关性远高于NH3-N和TP,3种水质指标与水体相关性都较大。4)耕地和草地与水质在小尺度范围内相关性最为显著;林地和建设用地与水质相关性随河岸缓冲带尺度增大而增大,水体与水质相关性随河岸缓冲带尺度不同呈波动性变化。  相似文献   
94.
绿帘石是一种能在UHP变质峰值期稳定存在的含水矿物。由于其稳定的温-压条件十分宽广,其成分的变化可指示变质过程及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岩芯及青龙山榴辉岩和正、副片麻岩中绿帘石较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绿帘石有多种成因,在俯冲进变质和折返退变质过程中都有绿帘石形成,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出多个形成世代。绿帘石中主量元素的变化集中体现在XFe(XFe=Fe^3+/(Al^3++Cr^3++Fe+Mn^3+))的变异,XFe值是变质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的函数。XFe在绿帘石斑晶的核部到边缘由大到小是进变质作用的标志,退变质过程形成的绿帘石则相反。在退变质过程中绿帘石斑晶边缘的EREE及Sr、Ba、Pb等大离子半径元素比核部有降低的趋势;副片麻岩中的绿帘石核部大都包含褐帘石残余,褐帘石退变为绿帘石时∑REE急剧减少,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也由LREE富集型逐渐过渡为LREE和HREE无明显分异的平坦型。这些微量元素的特征不可能起源于变质流体/矿物间的水/岩反应,而极有可能是板块折返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绿帘石还是REE、Sr等大离子半径元素循环至地壳深部和地幔的合适的载体矿物。  相似文献   
95.
CODMn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水质参数。地表水有机污染遥感监测主要面临两个挑战:技术方法大多基于经验模型,依赖大量实测数据;有机污染评价的综合性指标,水质参数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辐射传输机理出发,基于研究区水体特征,考虑悬浮泥沙、叶绿素、耗氧性有机物3大水质因子,提出一种反演机理清晰、参数意义明确的像元反射率与CODMn浓度的物理模型。通过深圳市3大水库CODMn浓度反演与验证,决定系数R2达到0.832,模型方法可靠明。对3大水库CODMn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3大水库总体CODMn浓度不高,受到轻度有机污染。(2)浓度高值区多在库角居民区附近,水库连接处未出现污染扩散。(3) 2018年3月—2019年5月,库区水质改善,与2018年深圳市治水专项活动背景保持一致,建议水库水质保护核心是控制外源污染,避免丰水期污染源的输入。本文的模型方法是基于广东省典型水体光学参数,而水体固有光学特征具有季节差异,未来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为40μm左右;中间致密层为具外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经后期压实作用后呈五角十二...  相似文献   
97.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是中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和毒砂是水银洞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背散射电子图像和NanoSIMS高分辨率元素面扫描分析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不同环带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别。如增生环带富集Au、Cu、As元素,而核部则相对贫这些元素,富Se。同时,即使在富Au环带中,Au和微量元素也并非均匀分布,环带之中又发育次一级环带。这表明热液来源呈现阶段性和"脉冲式"特征。在元素面扫描分析(Mapping)基础上,本次研究对载金黄铁矿中不同成分特征的核部和环带分别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3‰~6.5‰,而富金环带的δ34S值为-3.5‰~7.4‰。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比较之后发现,这些硫同位素显示岩浆硫特征,暗示载金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计算表明,有部分沉积硫混入了成矿流体。最终,我们为水银洞金矿建立了岩浆-热液模式:从深源岩浆分异出的超临界气-液流体携带Au、As等元素沿区域深断裂上升,在区域不整合面和灰家堡背斜轴部破碎带等构造薄弱部位,通过充填、交代围岩的方式沉淀成矿。大气降水的淋滤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矿化。  相似文献   
98.
新疆罗布泊湖盆沉积物剖面粒度与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红  徐莉  陈成贺日  杨甲全 《地质通报》2014,33(10):1507-1513
通过对新疆罗布泊东南部阿奇克谷地西部LB剖面沉积物中的粒度组分及磁化率特征进行研究,综合沉积序列及岩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第四系以来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LB剖面湖相沉积物粒度组分主要集中于粉砂粒级,沉积物含有少量亚铁磁性矿物,超顺磁颗粒物含量较高。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大小与粒度存在相关性,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粘土组分(小于2μm)及砂组分(大于63μm)含量与磁化率呈正相关,粉砂组分(2~63μm)含量与磁化率呈负相关。根据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组合的变化特征,结合岩性特征,将LB剖面划分为4个阶段:新近系末期(4.14~3.32m)气候以暖干为主;中更新世晚期(3.32~2.93m)粗颗粒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水动力增强,磁化率的波动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气候转向暖湿;晚更新世(2.93~1.44m)气候湿润,入湖的河道与水流量不断的发生改变,河流带入湖中的的外源物质的量不稳定,粒度和磁化率值波动变化较大,气候呈现暖干—暖湿的波动变化;全新世时期(1.44~0m)沉积物颗粒偏粗,磁化率值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向冷湿转变,最终向干旱化发展。第四系以来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均有明显变化,本区气候环境经历了暖干—暖湿—暖干—冷湿的变迁过程,并最终向干旱趋势发展,体现为冷期湿润、暖期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新疆阿希金矿: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希金矿床为一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产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北部中天山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吐拉苏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其赋矿围岩为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岩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于古火山口外围的环形断裂带中,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赤铁矿、褐铁矿以及微量的浓红银矿、硒银矿、硫锑铜银矿、角银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菱铁矿、方解石、绢云母、冰长石等,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青盘岩化。矿床以富集Au、Ag、As、Sb、Bi、Hg、Se、Te、Mo元素组合为特征,Ag/Au比值小,为0.46~11.1。氢、氧、碳、硫及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大气降水;成矿流体盐度主要为0.7%~3.1%NaCl_(eqv),平均为2.2%NaCl_(eqv);成矿温度为120~240℃,平均190℃;最大成矿深度约700 m。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处于近中性pH值的还原环境,成矿时代介于晚泥盆世晚期((363.2±5.7)Ma)到早石炭世维宪期。其一系列特征显示该矿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得以保存与矿床形成后很快被阿恰勒河组沉积盖层覆盖有关,从上新世开始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天山造山带被快速抬升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使矿床重新露出地表而被发现。阿希金矿的发现对于在中、新生代以前的造山带中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张璇  张元生  田秀丰  汤倩  徐溶 《地质论评》2019,65(Z1):289-291
正断层活动与地表热环境紧密相关,同时发挥着把热异常和地震联系起来的承载作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都存在突出的热红外异常现象(徐秀登等,1991;陈梅花等,2003;邓志辉等,2003;康春丽等,2003),且可以利用有效的提取方法进行判定和识别(张元生等,2011;荆凤等,2013;张璇等,2013;郭晓等,2013)。地震热红外异常形态在震中区大多表现出与发震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