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本文以底栖硅藻筒柱藻(Cylindrotheca sp.)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硅浓度即:0mg/L(Si0)、8.35mg/L(Si1)、33.4mg/L(Si2)、133.6mg/L(Si3)、534.4mg/L(Si4)和1068.8mg/L(Si5)对藻细胞密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5~9d,筒柱藻的细胞密度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硅浓度较高的Si3、Si4和Si5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硅浓度较低的Si0、Si1和Si2处理组的细胞密度。第1~9d,Si5处理组的荧光参数F_v/F_m(PSII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F_v/F_o(PSII的潜在活性)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第3~6d,Si3处理组的上述荧光参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第1~7d,Si4和Si5处理组的荧光参数φPSII(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rETR(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其中Si5处理组的上述荧光参数最低,其次是Si4处理组。筒柱藻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Si3处理组叶绿素含量达最高值,之后叶绿素含量下降,Si3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最高,Si0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最低。筒柱藻的总脂含量随硅浓度的增加而降低,Si0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高,Si5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低。筒柱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 4:0(5.1 5~8.7l%)、16:0(22.40~42.27%)、1 6:1n-7(3l.40~33.12%)、16:3n-4(1.89~8.45%)、20:4n-6(5.95~11.39%)和20:5n-3(EPA)(3.47~8.07%)。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硅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硅浓度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济价值较大的20:4n-6和20:5n-3含量均在Si3和Si4处理组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2.
在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下(一次性输入、每2d输入、每5d输入)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研究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对这3种海洋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三角褐指藻和米氏凯伦藻在每5d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混合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最终细胞密度占总细胞密度的47.3%;三角褐指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每2d输入和每5d输入方式,后2个处理组的最终细胞密度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90.3%和79.9%;在3种输入方式下米氏凯伦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及占总细胞密度的百分比、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其它2种微藻。研究表明,无论单种培养还是混合培养,营养盐一次性输入方式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而脉冲输入方式能促进三角褐指藻的生长。脉冲输入方式下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种群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33.
以筒柱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即:0μmol/L(P1)、9.175μmol/L(P2)、36.7μmol/L(P3)、73.4μmol/L(P4)、146.8μmol/L(P5)、587.2μmol/L(P6)、1174.4μmol/L(P7)对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4~9天,P6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第1~9天,P5处理组的荧光参数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rETR(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第2~9天,P4、P5、P6、P7处理组的荧光参数Fv/Fm(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Fv/Fo(PSⅡ的潜在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且上述4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结束时,P5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而总脂含量以P3、P4、P5处理组的较高,此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密度及荧光参数(Fv/Fm、Fv/Fo、ΦPSⅡ、rETR)与磷浓度的相关性随磷浓度范围及培养天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4.
根据四川省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成果,应用GIS评价技术研究了康滇地区典型铅锌矿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提取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信息、构造信息、物探信息及化探信息等,进行康滇地区铅锌矿的资源潜力预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根据铅锌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预测了找矿远景区,在康滇地区圈定了5个矿集区、7个重点找矿远景区,确定主攻类型为黑区式和大梁子式,其次为小石房式和乌依式。  相似文献   
35.
1996~1997年,在进行6-DMAP(6-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实验的同时,进行胚胎孵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关系的研究。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组的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孵化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74),y=64.925-0.056x;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385,P<0.05),y=12.135+0.272x。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试验、分组的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孵化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210),y=76.618-0.471x;D形幼虫畸形率与三倍体诱导率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022),y=23.115-0.029x。讨论提出:在保证一定的三倍体诱导率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精卵进行离体促熟和必要的洗卵、缩短诱导持续时间,是提高胚胎孵化率和降低D形幼虫畸形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氮源(硝酸钠、氯化铵、脲和硝酸铵)对紫球藻(Porphyridium sp.)和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细胞密度、干重、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紫球藻和蓝隐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最佳氮源是硝酸钠,在此条件下,实验结束时,2种微藻的F_v/F_m、rETR、qP、细胞密度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而氯化铵则对其上述参数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紫球藻分泌胞外多糖和合成藻胆蛋白的最佳氮源分别是氯化铵和硝酸铵,在此条件下,该藻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达到干重的29.0%和17.5%;有利于蓝隐藻分泌胞外多糖和合成藻胆蛋白的最佳氮源分别是脲和硝酸铵,在此条件下,该藻胞外多糖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达到干重的17.5%和18.8%。综合考虑生物量和活性物质含量,获取2种微藻胞外多糖的较理想氮源是脲,获取2种微藻藻胆蛋白的较理想氮源是硝酸钠。该结果为2种微藻的培养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微藻脂肪酸组成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脂肪酸测定步骤一般是先将微藻样品进行前处理(脂类抽提、皂化、甲酯化以及脂肪酸甲酯的萃取),然后将得到的脂肪酸甲酯在气相色谱-质谱仪上分析并计算,得出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文中概述了测定微藻脂肪酸时,样品前处理过程中不同的皂化、甲酯化和萃取方法,以期为微藻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皂化的方法主要有氢氧化钠甲醇法、氢氧化钾甲醇法等。甲酯化的方法主要有酸催化法(盐酸甲醇法、硫酸甲醇法、三氟化硼甲醇法和三氯化硼甲醇法等)、碱催化法(氢氧化钾甲醇法)以及其他一些甲酯化的方法(乙酰氯甲醇法、硅烷化试剂法以及重氮甲烷法等);其中乙酰氯甲醇法可直接对干燥的微藻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而得到脂肪酸甲酯,具有操作简便、用时短、效果好的优点。脂肪酸甲酯的萃取方法主要有正己烷萃取法、石油醚萃取法、戊烷萃取法以及其他一些萃取方法(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等)。上述各种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8.
在温度为22±1℃,盐度为28的条件下,同不同培餐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简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造行培养,测定了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用8F培养基((F/2培养基的16倍)培养5天后,达到的细胞密度最大(376.56×104细胞/mL).用2F培养基培养,EPA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8.1%).细胞生长较好、EPA含量最高、成本较低的培养基是2F培养基.  相似文献   
39.
邱新媛  汤晓荣  梁英 《海洋科学》2009,33(5):103-105
紫菜(Porphyra)属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a),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紫菜属(Porphyra),全世界超过140种[1].  相似文献   
40.
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色巴夫藻(Pavloca viridis)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0、100、880、7040μmol/L)和磷浓度(0、10、36.3、290.4μmol/L)对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0±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Lolm~(-2)s~(-1)。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及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氮浓度为880μmol/L、磷浓度为36.3μmol/L。此条件下,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F_v/F_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qP(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qN、NPQ(非光化学淬灭)开始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