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该区地壳演化的规律,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不少地质学家正以各种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古地磁的……方法,来寻求其正确解释.本文主要以历史—构造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和喜马拉雅山系一带的大地构造发展和主要构造运动的分析,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特点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腾冲火山群是我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之一。它共分4个喷发期,根据K—Ar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第一期为2.93Ma,第二期为0.81Ma,第三期为0.31Ma,第四期为0.13Ma。该火山群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弧火山岩组合。它喷发于晚上新世—晚更新世,但这一时期腾冲地区已为大陆板内环境,它可能与K2末怒江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因此,腾冲弧火山岩的形成至少在俯冲作用停止以后60Ma,属于一种新的火山作用类型——碰撞后弧火山或滞后型弧火山。  相似文献   
13.
江西弋阳樟树墩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研究又获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江西弋阳樟树墩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研究又获新进展赵崇贺,何科昭,邰道乾(地矿系北京100083)《赣东北深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对有关金属矿产的控制)》课题(负责人:莫宣学教授)在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以后,研究工作又有新进展。今年3月野外采集的样...  相似文献   
14.
北羌塘盆地中部上侏罗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北羌塘盆地腹地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经在北羌塘盆地腹地东湖、河湾山、长水河及半岛湖等地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工作 ,依据岩石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 ,将上侏罗统二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 L acunosella triobatiformis- Pentithyris vulgaris、Radulopecten fibrosus- Gervillella aviculoides组合 ,其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具 Radulopecten scarburgensis、R.moondanensis、Cladophylliaqeibulaensis、Stylosmilia chaputi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默里奇期—提塘期 ,顶部可能跨入早白垩世。白龙冰河组的确立 ,是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研究上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西藏阿里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系1980年我院西藏科考队郭铁鹰、聂泽同、梁定益,研究生胡昌铭、孙特及西藏地质二队张宜智,王为平等同志野外采集的。描述的遗迹化石产于西藏阿里喀喇昆仑山南部霍尔巴错群的展金组和曲地组。展金组为一套厚约三千余米的砂板岩交互层,并夹有基性火山岩及凝灰岩,具有清楚韵律的复理石建造,其下为未见化石的擦蒙组含砾板岩。曲地组位于展金组之上,为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质板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建造,厚约一千余米。曲地组之上为含(虫莛)Monodixodina,Parafusulina的吞龙共巴组。厚达四千余米的展金组和曲地组大部分岩层内古生物化石(遗体)稀缺,但在砂板岩内却往往含有很多遗迹化石。展金组上部中重要的化石是典型冷水型双壳动物Eurydesma由刘本培鉴定计有: Eurydesma perversum,E.Playfordi,E.mytiloides,E.subovatum,E.sp.等,展金组下部钙质砂岩透镜体中产腕足类:Ambikella sp.,Anidanthus fusiformis,  相似文献   
16.
西藏阿里地区西部超镁铁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们科考四分队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全区的构造格架可以班公错断裂和噶尔曲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构造带,从北到南为:喀喇昆仑构造带,冈底斯构造带、喜马拉雅构造带。(图1)它们是呈北西或北西西方向展布。在喀喇昆仑构造带,主要发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一侏罗系,有复理石夹基性火山岩,沿班公错断裂有属于印支运动的中酸性小侵入体。班公错西段有超镁铁岩小岩体。说明在这个带的南部,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是较弱的。冈底斯构造带,发育有白垩系和第三系。白垩系下部碎屑岩中含有蕨类和苏铁等植物化石,可能代表滨海环境。上部为浅海环境形成的礁状灰岩。第三系为碎屑岩系,在门士附近有含煤地层。冈底斯构造带内,由于班公错断裂与噶尔曲断裂交汇形成三角形地带,并产生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和褶皱,控制了燕山运动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超镁铁岩及有关火山岩的分布。冈底斯构造带的南部为喜马拉雅构造带的西北段,与冈底斯构造带相比,有酸性岩浆侵  相似文献   
17.
藏南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康马岩体西南侧,奥陶系及其底砾岩覆盖于前奥陶系拉轨岗日群(POL)之上,后者被515~485Ma拉轨岗日构造穹隆带花岗岩侵入,沿不整合面又被泛非运动最晚期的基性脉岩侵入。奥陶系与前奥陶系的接触关系为伸展不整合,与喜马拉雅甚至冈底斯带有关剖面完全可以对比。这一不整合面即是冈瓦纳大陆北缘统一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的分界;冈瓦纳大陆统一变质基底的形成始于震旦纪末的“泛非运动”,其终止时间在喜屿拉雅及以北地区可以延续至寒武纪—奥陶纪之交。表现为区域上不断的伸展—拉张—裂解的构造环境。由此可以认为伸展构造亦是控制统一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查拉组为本次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 它是新发现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盆地的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 其中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孢粉化石. 根据甲查拉组所含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分布层位, 建立3个沟鞭藻组合(Apectodinium quinquelatum-Apectodinium hyperacanthum组合、Canningia chinensis-Palaeoperidi nium pyrophorum组合、Cymatiosphaera reticulosa-Samlandia chlamydophora组合)和3个孢粉组合(Arliaceoipollenites baculatus-Anacolosidites subtrudens组合、Aglaoreidia cyclops-Pinuspollenites microinsigis组合、Elaeangnacites asper-Ilexpollenites iliacus组合). 在此基础上, 将甲查拉组的时代确定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 研究认为, 甲查拉组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期间, 形成于印度被动陆缘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的前渊带沉积. 根据前陆盆地演化所提供的地层学标志, 认为研究区内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白垩纪/古近纪之交. 藏南前陆盆地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 特提斯在江孜盆地的消亡时间应在早始新世以后, 而在整个藏南地区的封闭时间应在晚始新世Priabonian期以后.  相似文献   
19.
该区冰川构造十分复杂,具有多层次、多期次的变形特点。本文论述了冰川构造层次的划分,分析了各层次构造的形成,特别是对冰川下部韧性变形带中被动式褶皱的生成环境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冰川可作为观察、研究构造的天然模型,对其研究将加深对地壳上各种构造形态的认识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扬子西缘东吴伸展运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定益  聂泽同 《地球科学》1994,19(4):443-453
扬子西缘二叠系中震积岩十分发育,笔者根据震积岩、震积-伸展不整合的存在,厘定了它的时代,确认了东吴运动的存在。指出它是该区晚古生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伸展构造事件,多旋回震积岩、化石有序混积与水下边界正断层的多次活动有关。在木里地区,从东吴运动开始,地震、伸展-裂陷。火山活动持续到三叠纪,形成裂陷槽(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达到高峰)。在这里,东吴运动实际是裂陷造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