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78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159篇 |
海洋学 | 81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91.
392.
CO2升高和阳光紫外辐射对坛紫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持续升高,导致溶入海水中的CO2增多,海水表层的H+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海洋酸化。为了探讨近岸定生大型海藻对这种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选择经济海藻坛紫菜为实验材料,研究海洋酸化与紫外辐射对藻体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分两个CO2处理,分别为正常空气水平(390 ppmv)和高CO2水平(800 ppmv); 三种辐射处理,分别为全波长辐射(PAB)、滤除紫外线B(PA)和仅接受可见光处理(PAR)。研究结果表明,CO2培养下的坛紫菜,在仅有可见光(P)或者同时有紫外线A(PA)存在的情况下,显著促进藻体的生长;但在全波长辐射处理下(PAB),这种作用不明显。高CO2降低了藻体在P和PA处理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但对PAB处理作用不显著。高CO2处理下的藻体,UV-B显著降低了全波长辐射下藻体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但在正常CO2水平下,紫外辐射的作用不显著。这表明高CO2导致的生长优势被紫外辐射的负面效应所抵消,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紫外辐射的进一步加强在海洋酸化的背景下甚至有可能降低坛紫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393.
渤海湾夏季的环流系统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是一个三面被陆地包围的半封闭海湾。其湾口同渤海中部相接,并与辽东湾和莱州湾相通。沿岸滩涂宽阔、海岸线平缓。在其北岸曹妃甸一带的海岸向湾内凸出,而南堡至塘沽一带沿岸则向陆地凹进。水深较浅、海底平坦,但在曹妃甸外海有—东西向的海底深槽,其最大水深为38米。 相似文献
394.
阳光紫外辐射对绿藻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太阳紫外辐射(UVR)对大型海藻的影响,选择常见的海藻石莼(Ulva lactuc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光化学效率与UVR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石莼光化学效率在较强太阳辐射下急剧下降,在下午光强变弱时开始恢复,显示了一个明显的日变化模式:早上和下午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午降为最低.其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动,与可见光和UVR均有关系,在中午高太阳辐射下,UV-B对藻体光化学效率的影响较大.长期实验结果显示,UVR对石莼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在实验的第二天表现为最大,随之逐渐减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阳光紫外线对大型海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5.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以两种植被恢复状态良好的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利用强度试验,通过一个生长季的监测,研究了封育沙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封育沙地灌木层各处理的优势种均为沙蒿(Artemisia arenaria DC.)或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其重要值在0.47~0.75之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因不同的封育措施而异,在同一封育措施下利用强度对群落的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2)两种封育沙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天然封育沙地半刈割沙地全刈割沙地,即随利用强度增加,两封育沙地灌木层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减少趋势,表明随利用强度的增加,使沙地植被所处的环境异质性增加,促使沙地植被向不同方向发展;但在不同的封育措施区利用强度对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不同。(3)相同封育措施不同利用强度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很高,最大值可达到2,但不同封育措施各利用强度的相似指数均小于0.3。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主要受封育措施影响,而利用强度对其影响不大。(4)两种封育沙地全刈割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小于半刈割处理和对照组,而对照组和半刈割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随利用强度的增加,封育沙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减少;而适度降低盖度,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96.
39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上海市各县气象站已于今年5月配备了无线气象传真接收机,开展了高空天气形势图、地面天气形势图、卫星云图和天气预告图的接收工作。 相似文献
398.
399.
很早前,曾经听一位英国朋友说,他在肯尼亚工作期间,住过一个别具特色的旅馆,那旅馆是上世纪初,一对英国夫妇凭借一部戏剧的灵感和天真的想像,突发奇想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中,在几棵大树的树叉上,搭建了几闻简陋的、“吊脚楼”式的“树顶”小屋。 相似文献
400.
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含量超标2~20倍。砷中毒发病率与饮水中As3+/∑As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周边分布多层富含As和F的地层和火成岩体,处于富As、F的区域地球化学省内。由于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在其边缘部分形成深凹陷带,含砷下渗地下水经有机碳质层的还原作用,使砷还原为三价,提高了地下水的毒性并滞留聚集。探讨了F、As富集和中毒的机理和生态地球化学危害评价,提出了治理和外围调查预测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