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章将浅层地震勘探与大地电磁测深(MT)应用于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矿区隐伏含矿岩体的定位预测中,得到的二维反演结果比较一致,与地质事实吻合较好,并可以与已知的钻探结果对比。准确地预测了含矿地质体的形态、位置与产状,达到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目的。据此认为MT和浅层地震勘探的联合运用是隐伏金属矿床定位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2.
滇西墨江金厂金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墨江金厂金矿关键性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厂韧性剪切带(SZjc)、NWW向褶皱构造和金矿超镁铁岩体侵位构造是不同成矿期的控矿构造,金矿床有三种成因类型,分别对应三期三种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3.
基于地震波全波波动方程,分析了岩性地震勘探所依赖的岩性参数,并对岩性地震参数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岩性地震勘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岩性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要求,并进一步介绍了进行岩性地震勘探的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34.
基于散度和旋度纵横波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的分离是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中很重要的一步,其分离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处理的质量.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为无旋场,横波为无散场,因此可以在频率-波数域利用散度和旋度算子对地震记录进行纵、横波分离,但是此处理过程必须知道地表处的纵、横波速度.本文给出了一种估算地表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可以在纵、横波速度值未知的情况下,将其估算出来.针对弹性波场进行散度和旋度运算时,纵、横波的相位和振幅比发生改变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位和纵、横波振幅比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35.
钾盐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料,虽然已经有诸多关于钾盐矿成因的研究,但关于大地构造运动与钾盐成矿的构造背景和成矿模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本文首先从钾元素的初始成因出发,梳理出钾盐的物质来源.然后分别从钾盐矿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进一步分析在稳定克拉通环境、陆块汇聚环境和陆块裂解环境下的钾盐矿成矿过程,说明包括构造、物质来源和...  相似文献   
36.
梁光河 《地学前缘》2022,29(4):293-306
南海的形成和演化得到了广泛研究,前人提出了超过5种成因模式,当前流行是海底扩张模式,但它难以合理解释南海洋壳上的洋中脊跳跃和南海中央海盆上的大陆残片。本文首先基于南海中央海盆中的两条高精度地震勘探剖面,在深入剖析洋壳的分层结构基础上,对这两条地震勘探剖面进行了新的构造地质解释。然后通过伸展构造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地幔上涌和陆壳重力滑移双驱动大陆漂移模型,最后深入研究了南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结果说明,南海的形成是一种“构造挤出+主动漂移”模式。构造挤出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成的欧亚东南缘微陆块大规模被动挤出,而主动漂移是微陆块在被挤出后发生了主动裂解漂移。南海中央海盆上残留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微陆块主动漂移后造成的海底被扩张现象。并进一步恢复了南海演化过程中周边陆块的运动演化历史。所提出的新模式能够合理解释南海的洋中脊跳跃现象及大陆残片的成因机制。新大陆漂移模型为板块运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37.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金矿和其它金属矿床中则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在分析了石油地震与金属矿地震不同点的基础上,简介了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了在金矿和其它金属矿区应用地震勘探方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仪器的装备,野外施工方法和资料处理的流程及地质解释等,并通过在黑龙江乌拉嗄金矿的实际应用,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为隐伏矿床的精确定位预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38.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由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状态及其变化、流体的迁移与运动和流体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等物理与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机制 ,研究内容涉及流体与构造的关系、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流体构造类型与动力学成因机制。对流体构造动力学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指出流体是地壳运动、造山作用及岩石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39.
老挝万象凹陷钾盐矿床变形改造富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光河  徐兴旺 《地球科学》2022,47(1):136-148
呵叻盆地是特提斯成矿带重要的钾盐成矿盆地,但是其变形构造与钾盐分布规律不清而严重制约了该区域钾盐矿床的勘探与开发.在宏观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分析基础上,以老挝万象凹陷中一个区块为例,实施了三维地震勘探,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和钻井自然伽马测井严格约束下,得到了地下准确的构造变化和钾盐矿分布资料.结合盐构造变形特征和地震勘探剖面进...  相似文献   
40.
从汶川地震探讨隐爆与成矿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光河 《岩石学报》2017,33(2):326-338

关于地震的成因机制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探槽、钻探和测井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研究表明,汶川地震是一个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渐进的隐爆过程。通过进一步对比国外地震的研究结果推测,地震的隐爆动力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地下流体相变膨胀爆炸,其二是地下深处的累积负电荷放电(地下雷电)。然后通过对比斑岩矿床的成矿机制说明地震是一个压力温度释放过程,可以满足斑岩型矿床成矿的压力、温度、酸碱度等变化要素。本次地震富集了磷、硫、铁、锰等元素。这说明地震是一种由断裂运动激发引起的地下隐爆和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