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固体潮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ERS协议上的方法和DE405星历文件,基于三峡地区CORS站和重力台站位置,计算了从2011年到2015年6月固体潮每2 h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并计算了2012年12月14日大潮期间固体潮影响分布。研究发现,三峡地区固体潮有很强的周期性,存在半月和半年的长周期、一天和半天的短周期。三峡地区农历每月月中和月底前后有2次大潮,月中和月底的大潮潮差相差约1/4;每年冬季(月球赤纬28°36',约11、12、1月)和夏季(约5、6、7月,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大潮潮差大,春季和秋季大潮潮差小。大地高最大潮高0.346 m,最低潮高-0.190 m(参考历元2000.0);固体潮对重力与对垂直形变影响异相,最大值110 μGal,最小值-200 μGal。区域固体潮呈明显的条带分布,固体潮对垂直形变与重力变化影响的增减方向相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CORS站、重力台站的固体潮影响分析,为局部固体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柯东胜 《海洋科学》1988,12(1):36-37
广东近岸、河口、港湾、航道及主要锚地水域中的油类含量较高,其余海区较低;表层含量一般较底层高。文中对影响广东近海水域中油类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等指标,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了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24.6×103 km2,耕地面积共减少4.9×103 km2,林草用地面积共减少16.4×103 km2。2010-2015年与2000-20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分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东部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变化速率有所下降;中部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增加;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进一步加快,林草面积减少速率增加;东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持续缓慢,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水旱田转换突出,林草面积略有下降。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来看,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管控要求基本吻合;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面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实现有效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54.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南海从1975年4月开始实施南海北部断面  相似文献   
55.
大亚湾生态问题成因剖析发现:陆源入海污染负荷持续增长;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严重: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和冷却水潜在影响;港口,船舶骤增所产生合油污水及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沿岸废污水、海水养殖,海域内氮磷物质过剩,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加;海岸工程及围海养殖等人为因素,使红树林和海龟生存环境令人堪忧:港口开发和水下爆破等致使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改变及石珊瑚出现白化现象;海域水质污染,影响生物质量;岸带开发利用过度,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环境容量下降;渔业捕捞强度超过资源的承受力造成渔业资源衰退.根据分析结果,从六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沉积物中主要化学元素硅、铝、铁和碳酸钙等在太平洋中部的分布规律,并为深海沉积作用及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依据,我们对太平洋中部28个测站所采集的30个沉积物表层样和两个岩芯,进行了硅、铝、铁和碳酸钙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7.
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常导致临海经济布局不合理、海域使用效益地区差异明显、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破坏等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实现海域利用结构合理化、提高单位海域面积经济效益、实现海域面积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海域集约利用的概念,并对海域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探讨;总结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方法模型,包括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等;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优化海域空间利用结构、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水环境污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本文探讨将可变模糊数学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海洋水质评价中的路线和方法,建立基于ArcEngine的海水水质可变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实现了海水水质评价相关数据输入与管理、水质环境信息选择与查询、海水水质可变模糊评价、空间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制图输出等功能,最后将该系统应用到胶州湾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中,实现了海水水质评价结果的直观、可视化显示,实践表明GIS技术和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中是完全可行的,为控制环境污染、进行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3DMAX是优秀的三维建模软件,IDL是出色的科学可视化语言,也是三维GIS开发的有力工具。文中以ASE格式的3DMAX文件为例,在分析ASE格式文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1DL中读取和重建3DMAX三维模型的思路和算法,并用实验对这一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3DMAX和IDL的结合能很好地实现GIS数据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60.
对大亚湾大辣甲岛(无居民海岛)的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陆域生态环境和西南面的近岸海域水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大辣甲岛目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声环境安静;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良好;但地下水质量较差;陆域生态环境脆弱.同时也发现了该岛存在几大环境问题:环境规划无序,岛上垃圾随意堆放以及生活污水、废气随意排放等.最后针对这几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