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甲烷(CH4)是大气中除 CO2外最为丰富的含碳组分,其浓度以每年 0. 7%- 1. 1%的速率递增[1,2].尽管大气 CH4含量仅为 CO2的二百分之一,但却对预计的全球变暖约有 20%的贡献率,而CO2的贡献率约为50%[3,4],由这些数据推算得一个分子的CH4比一个分子的CO2(目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潜值高约80倍. 很多研究者对全球大气CH4的预算结果均表明,湿地是大气 CH4最重要的生物源[5,6],约占全球 CH4源的 40%~50%[7].湿地 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  相似文献   
82.
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7):53-57
研究了采自福建九龙江口龙海县浮宫镇草埔头村(24°29′N,117°55′E)的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和秋茄(Kandeliacandel)的叶片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这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中,都具有适应海滩环境的结构——较厚的角质层,表皮之内有内皮层,内皮层是贮水组织的一种。3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结构表明,秋茄具等面叶,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异面叶。从3种红树植物叶片横切面的染色状况可判断,3种红树植物的单宁含量,秋茄最高,桐花树第二,白骨壤最少。  相似文献   
83.
跟踪测定显胎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胎生胚轴发育过程中的长度、密度、鲜重、干重、含水量、渗透势、五种主要无机渗透调节离子(Ca2+,Mg2+,Na+,K+,Cl-)浓度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榄胚轴在发育过程中不断积累有机营养物质以及盐分,并在母树上完成渗透调节、器官形成等生理过程;可以将木榄繁殖体的发育过程划分为果期、生长活跃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比较胚轴和生境中土壤、海水的理化指标,可以得出木榄胚轴的密度、渗透势以及盐分水平的变化是以适应母树所处的高盐和周期性海水浸淹生境为目标;探讨了木榄胎生现象的生理生态学意义及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84.
张宜辉  王文卿  林鹏 《海洋科学》2007,31(11):86-90
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陆地和大气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生长在潮间带高盐环境中的红树植物,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在生理生化及形态方  相似文献   
85.
厦门西港西南部潮间带光滩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厦门西港西南部潮间带无植被滩涂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光滩土壤中平均总菌数为18.4×104个/g(dry),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平均数量分别为17.4×103、10.1×103和2.1×101个/g(dry),分别占总菌数的94.53%、5.45%和0.02%;不同位点的总菌数及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的数量与它们所占总菌数的百分比存在着差异,这与不同位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N含量和受污染干扰的程度相关,数量特征可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的数量与土壤盐含量有关,放线菌在低盐份下的培养数量多、生长好,高盐份胁迫可能是丝状真菌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三种不同生境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黎中宝  林鹏  邓传远 《台湾海峡》2000,19(3):379-385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三种不同生境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 niculatum)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桐花树和种群水平都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52和0.244。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66、0.24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27,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12.7%来自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60和0.964,基因流畅,Nm=2.187。  相似文献   
87.
冷胁迫下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热值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九龙江口不同土壤盐度的白骨壤和桐花树离体叶片进行1-2℃冷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冷胁迫时间的延长,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的热值逐渐下降,电解质渗出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土壤盐度高的澳头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的变化幅度较土壤盐度低的白骨壤和桐花树小。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总含水量在冷处理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其自由水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则呈显著上升趋势。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冷胁迫过程中逐渐下降,蔗糖含量则逐渐上升。土壤盐度高的澳头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的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土壤盐度低者,而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幅则小于土壤盐度低者。  相似文献   
88.
我国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全球环境变化中以气候变化以及其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对红树林的影响最大,预测了温度升高2℃后,我国红树植物可能的分布北界,温度升高后,红树植物的分布区将扩大,但受到海岸人工实施(如海堤等)的影响。对海平面升高以及风暴和巨浪对红树林的影响也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红树林在防御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4,28(2):43-48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 (Kandelia candel)、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漆繁殖体的灰分含量和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6种红树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低于成熟叶;( 2)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桐花树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基本上低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而海漆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3) 6种红树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0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90.
中国红树植物生态解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4):69-73
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影响了形态构成,使植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研究植物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就称为“植物生态解剖学”,它既是植物解剖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植物解剖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学科有了较快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从植物个体、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各个层次上来研究植物与生态环境或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形态解剖学指标来指示、评价环境质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