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51.
天水花石山金矿床是甘肃东南部地区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该地区地质找矿成果,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特征、控矿因素等,认为金矿体主要分布于NW向构造带中。矿区近EW向、NW向区域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NW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也是控制矿体的分布及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矿床成因类型,提出了该类金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2.
53.
采用Trimble GX20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目标雕像的点云数据,基于Real Works Survey Advanced 6.4软件,完成了不同站点间的数据拼接;采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2,分别对拼接完成的点云数据,进行了降噪和三维建模处理(包括生成三角网、填补点云漏洞、曲面平滑等);通过实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给出了处理过程中的相关结果,并指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三维建模及古物重建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54.
承压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隧址区强致灾性承压隐伏溶洞较为发育,为研究隧道开挖诱发隔水岩体破裂突水致灾机制,以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研制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提出了承压溶洞制备新工艺,自主研发了大型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模拟试验系统。针对隧道开挖方式与溶洞发育尺寸,开展了多种工况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突水灾害是爆破施工扰动与承压含水溶洞渗透破坏双重作用的结果;受爆破开挖扰动影响,隔水岩体内部裂隙发育密集,重点监测区域累计位移高出人工钻凿开挖27%,应力释放率达23.5%,稳定渗透压力仅为初始压力的36.7%,外加水压加载至40 kPa约15 min后最先突水;相同水压加载条件下,溶洞尺寸越大对隔水岩体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的影响越大,位移释放率越大、渗透压力整体水平越低,最终在应力和渗流作用下优势导水通道形成并扩展率先发生突水;承压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经历了群裂隙的萌生扩展、优势导水通道的形成、隔水岩体破裂失稳3个阶段。试验结果对隧道突水机制的研究和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三维技术增加电视天气预报可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杰  林鹏 《辽宁气象》2004,(2):42-43
介绍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出镜虚拟场景制作、画面与主持人语言的配合、单站预报版面设计和操作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7.
根据国产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具有光谱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了城市水体信息。首先借助ESP尺度分割工具,确定最优分割尺度;再统计地物的光谱信息、形状因子、纹理特征等,构建城市水体提取知识库。针对城市水体和建筑物阴影混淆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能区分城市水体和阴影的ISTD指数提取城市水体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9.55%,Kappa系数为0.86,比传统的基于像元的方法精度提高了16%。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水体和建筑物阴影混分问题,在城市水塘等小面积水体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8.
林鹏 《西部资源》2022,(1):194-200,202
可达性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地理、区域规划、交通地理等研究的热门问题.研究可达性对于空间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城市发展形态演变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阅读与简单数理统计,对近20年地学核心期刊上300篇关于可达性文献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可达性研究包括基于空间、时间、数量的方法,空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与一些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59.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