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减少北京冬季非职业性CO中毒(以下简称CO中毒)事件,搜集整理了北京城近郊区16个急救中心2002-2005年的逐日煤气中毒人数,经过研究冬半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CO中毒人次与北京观象台气象要素以及北京周边(河北省8个气象站)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关系,采用准多元回归指数概率分级技术,建立了CO中毒指数(4分级)预报及相应风险水平评估模式.结果发现,CO中毒人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1-3月中毒人数偏高,10月和4月相对较低;CO中毒气象指数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历史拟合率达50.2%~60.5%(预报等级完全正确),预报与实况误差小于等于1级的历史拟合率为85.2%~88.2%.该研究结果经过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电视、报纸、电台和手机短信等媒体中的应用,在科学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为北京市煤气中毒事件和死亡人数下降7%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2.
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与古环境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湘南地区相变为一套以杂砂岩和炭质板岩不等厚韵律层为主的地层序列,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对应6个有序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中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受沉积古环境的影响由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和海进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两种垂向叠加形式组成,下寒武统的层序界面类型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和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在空间上,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为由NW向SE的缓坡环境,随着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下寒武统沉积厚度逐渐变薄,至湘南地区沉积厚度增厚,沉积深海相厚层杂砂岩夹板岩,其相序变化系统记录了湖南省早寒武世复杂的被动陆缘古地理环境演化和变迁,其演化和变迁也反映了古环境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53.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春季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以东地区海温偏低时,索马里、110 °E越赤道气流会加强,南海-西太平洋偏西风加强,产生异常气旋性环流,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水汽异常偏多,东西风切变增强,有利于SCSWP_SISO增强。而SCSWP_SISO增强时,有由南往北、自西向东的异常气旋传播,从而减弱低层副热带高压使之较早撤出南海,南海夏季风得以较早爆发。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SCSWP_SISO经历了偏弱、较弱和偏强的变化,但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并不完全一致。在第一阶段(1958—1976年),主导因子是南海-西太平洋冷的海温与异常下沉运动、异常减弱的水汽-对流条件。在第二阶段(1977—1993年),主导因子为中东太平洋异常偏冷的海温以及局地异常减弱的风场垂直切变。在第三阶段(1994—2011年),主导因子为热带海温的整体偏暖、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以及水汽-对流的加强。但随着SCSWP_SISO的年代际增强,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相关关系却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几种仪器烈度算法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的可靠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特别是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 利用仪器烈度快速估计地震动强度(烈度)的分布情况, 可为开展最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该文介绍了现有的几种仪器烈度算法, 并利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对各种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这两次地震中只利用地震动峰值参数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可靠性较低, 而考虑反应谱特性的算法可靠性更高. 在未得到更多强震数据的检验前, 建议采用袁一凡提出的仪器烈度算法, 或利用谱烈度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或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55.
刘俊岩  刘燕  王海平 《岩土力学》2010,31(9):2854-2860
与水平内支撑比较,排桩斜撑支护体系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时具有诸多优越性。但关于斜撑拆除的研究相对滞后,使该支撑形式的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内支撑的拆除多采用“先撑后拆”方案,文中从排桩斜撑支护体系的协同变形理论出发,提出了分区分段“先拆后撑”的思路;利用最小势能解,推导了该类支护体系在分段拆撑过程中,拆撑区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该计算理论和结果加以验证。通过研究,冠梁弯矩、排桩弯矩和位移是决定分段长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该类支护体系的全过程优化设计的概念,可为今后该类支护体系的拆撑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6.
安阳市气象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阳市气象信息网以Web页浏览方式,在不增加预报员工作量的基础上,通过市-县气象局内部网络实现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浏览,具有快捷高效、实时性强、稳定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本地气象部门重要的业务资料调阅平台.  相似文献   
57.
中国天山地区降水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天山地区的降水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天山地区40个气象站1951-2014年的月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降水变化,探讨了主要气候指数与降水同步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降水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高山多外围少"的特征,年降水变化率为6.0 mm·(10a)-1。SASMI与年降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DO、PNA和AO与年降水表现为弱正相关,且有局限性。在枯水期,SASMI与天山北坡及部分中高山地带的降水表现为弱正相关,而在西天山南坡表现为弱负相关,ENSO与中、西天山南北坡的中低山带的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在丰水期,SASMI与天山南坡和高山区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PDO与中、西天山南北坡的低山带部分站点的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58.
从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实情况来看,做好集体土地流转工作,第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第二步要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本着“两权分离”的原则,依法明确和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第三步,在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第四步,必须有效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保障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59.
广州逐时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市24小时降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全年出现降水的概率为39%,汛期出现降水的概率远大于非汛期,其中6月份出现降水的概率最大,而10~12月份的橇宰则最小;前、后汛期与全年平均强降水频数的24小时分布相一致,其中极大值在上半夜,极小值在早晨.而非汛期则是白天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60.
1990年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河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降水、冰川和地下水综合补给的内陆河,对其水资源的研究不仅是西北寒区旱区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的热点,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河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从高山区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的相互影响,山区降水变化与径流的相互影响,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洪灾、致灾因子分析,流域内同位素、树轮气候和水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气候趋于暖湿。气温的升高很大程度上受冬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影响,气温对高山区冰川积雪的影响要大于降水;冬季负积温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乌鲁木齐河上游河段冰川后退加速,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冻土活动层增厚。(2)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在中高山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较大;山区降水还具有年代际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区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并促进了山区径流量的增加。(3)降水量和冰川融雪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径流量,使得出山口区域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4)同位素分析的运用对探索径流形成和转化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树轮研究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序列的重建提供了技术手段。今后,乌鲁木齐河水资源承载力、水循环过程和水污染问题,是区域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