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我国的铝土矿矿床多为一水硬铝石型.高品位的铝土矿矿石,肉眼易于判定;而对于品位不高,特别是品位接近工业要求的矿石,往往难以鉴别. 在铝土岩系中,一水硬铝石与粘土矿物密切共生.有时两者粒度极细且相混产出,致使偏光镜下也较难准确地确定其含量.肉眼观察,常把铝土矿石误认为铝土岩.诚然,用化学分析等手段是能弄清其实质的,但花费时间长.笔者采用三溴  相似文献   
112.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识别并结合多糖的免疫蛋白质超家族, 本文首次克隆了一种新型香港牡蛎C-型凝集素基因——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并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 命名为ChPerlucin。结果显示, ChPerlucin基因cDNA全长577bp, 包括21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73bp的 3′UTR, 以及483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编码160个氨基酸, ChPerlucin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8kD, 等电点为5.95。ChPerlucin蛋白含有保守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ype lectin or 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 CLECT); 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进化树分析表明, ChPerlucin与其他贝类的Perlucin聚为一支, 说明该基因是软体动物Perlucin家族的新成员。qRT-PCR结果显示, 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所检测组织和各个胚胎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 病原菌刺激后, ChPerlucin表达量显著升高; 利用毕赤酵母真核成功表达了ChPerlucin重组蛋白, 发现ChPerlucin重组蛋白具有抑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的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degrading bacterium, strain HS-24, was isolated from an offshore seawater environment. The strain, which can degrade cypermethrin(CYP) and deltamethrin(DEL), was identified as Methylophaga sp. The optimal culture an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for CYP and DEL by strain HS-24 is pH 7 at 28°C. Under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strain HS-24 exhibited a broad degradation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0, 200, 400, 600, and 800 mg/L for CYP and DEL. The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were analyzed by NMR, which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that CYP and DEL removal occurred mainly because of a biological process. The toxicity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strain HS-24 was studied simultaneously by measuring the light output of the luminescence bacterium. Th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ability of strain HS-24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toxicity of CYP- and DEL-contaminated aquaculture seawater. Fina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strain HS-24 is thus revealed as a biological agent for the remediation of marine aquat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14.
通过软硬变化检测识别冬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软硬变化检测的作物识别方法 SHLUCD(Soft and 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该方法利用多期遥感影像能够有效表达作物的生长物候特征,以达到在离散变化区(即纯净像元区,包括完全转换成作物的突变区域和非作物区域)和连续变化区(即渐变区,混合像元区,是部分转化为作物的区域)准确进行作物的识别。在北京市选择一个研究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1年10月6日(播种期)和2012年4月16日(拔节期)两期环境减灾1号卫星影像,分别采用硬变化检测方法 HLUCD(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软变化检测方法 SLUCD(Soft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和SHLUCD进行冬小麦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窗口下,SHLUCD较传统方法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具有更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SHLUCD为[0.14,0.07],HLUCD为[0.15,0.07],SLUCD为[0.16,0.08])和偏差bias(SHLUCD为-0.0008,HLUCD为-0.007,SLUCD为0.014)和更高的决定系数R2(SHLUCD为[0.68,0.86],HLUCD为[0.62,0.86],SLUCD为[0.60,0.86])。针对冬小麦突变区域、冬小麦渐变区域和非冬小麦区域分别进行评价,表明SHLUCD识别精度接近各区最佳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验证了SHLUCD的灵活性和适用性。SHLUCD方法在离散变化区能够通过土地覆盖类型状态变化来有效地识别出冬小麦,在连续变化区可识别出土地覆盖的状态变化程度定量表达冬小麦的丰度,是其他作物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的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5.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上的东昆北哈希牙地区发育中基性岩墙群。其岩性主要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和闪长玢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高程度分馏,LREE/HREE值为4.72~8.66,平均值为6.57。δEu值介于0.81~0.98之间,平均值为0.91,显示出微弱的负Eu异常,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富集Rb、Ba、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Ta、Nb、Zr、Hf等地球化学特征,主体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但有来自俯冲带的部分信息。采用LA-ICP-MS技术对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锆石年龄较为分散,其中8颗岩浆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1.5±7.5Ma,代表了格尔木哈希牙地区辉绿岩墙的结晶年龄,反映东昆北地块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已由地体碰撞的挤压状态转为碰撞后伸展状态,标志着该地区加里东期构造旋回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6.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分析基于升序排列和下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模糊度降相关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角线预排序和上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不仅保证每次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程度最高,而且使降相关后的条件方差大致降序排列。在分析当前常用的降相关效果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条件数和等价相关系数作为新方法降相关效果的评价指标。应用实测数据进行降相关计算得出,与基于升序排列和下三角乔列斯基分解的降相关算法相比,新方法降相关程度更高,迭代次数更少,可以提高整周模糊度解算过程中条件搜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8.
???й?????????IGS????,??????FES2004????????NAO99b?????????????????????????????????λ?????????????????????????????????λ????????cm??????????????U????????????????????????3~4????????????????????????????????mm????????????????????????С????????????????GPS????????????????10-8??????????????????????????????????С??mm?????????????????????????????1 cm??  相似文献   
119.
120.
广西高龙金矿床存在热水沉积事件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龙金矿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 ,矿床存在热水沉积事件 ,热水沉积对金的富集成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