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802.
相对于当前指数级增长的强大遥感数据获取能力,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和知识服务能力相对滞后,海量多源化遥感数据堆积与有限信息孤岛并存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有效的遥感领域知识建模技术来辅助挖掘遥感大数据的有用信息并形成知识服务能力。知识图谱技术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强大的知识建模与推理应用能力,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在通用知识图谱技术启发下,本文首次提出建立遥感领域知识图谱研究构想,可以为遥感领域知识建模与知识服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回顾通用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然后探讨遥感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遥感知识图谱驱动的典型地学应用案例,最后对遥感知识图谱的应用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论述。总体来说,遥感知识图谱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归纳遥感领域学科概念化知识、管理遥感大数据所蕴含的新增信息与知识,可以向多领域众多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遥感知识查询与知识服务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海量多源遥感观测成果的应用能力,在全球遥感地表覆盖分类、气候变化、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3.
为了研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S33-1-1钻井岩心样品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渐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多变,物源复杂;在崖三段沉积早期,物源主要为当地或附近的基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南海扩张引起的岩浆喷发活动;自崖三段沉积晚期(早于31.5Ma)以来,物源以陆源和海洋自生沉积为主,其中火山岩风化产物占有相当的比例。LS33-1-1钻井岩心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距今31.5、28.4、25.5、23、16、8.2、5.5、2.7Ma均发生明显突变,表明沉积环境及物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球化学指标在崖三段底部4 207m左右的突变,反映了琼东南盆地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沉积物源由以基性火山碎屑为主转变为以陆源碎屑为主。在渐新世-中新世界线(23MaBP)附近,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表明在ODP1148站及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发现的物源突变事件(白云运动)也影响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相似文献   
804.
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后,为探究石油污染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本研究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和细菌宏基因组16SrDNA V3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溢油初期2010年8月DLW01站位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高达1 492mg/kg,符合第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随着时间推移,2011年4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航次各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6S rDNA PCR-DGGE方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含量高的区域优势细菌种类少,反之则较丰富;海洋环境中同一地点的细菌群落能保持一定稳定性;大连湾石油污染沉积物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门一直保持较高的优势度,是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菌群,而厚壁菌门只在石油烃含量低的区域出现;此外,出现的对污染物敏感的嗜冷杆菌可作为石油污染指示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5.
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从文化景观感知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指标体系,探讨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分为四个维度:“曲艺表演和手工艺品文化景观感知”、“儒学建筑和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感知”、“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感知”、“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感知”。(2)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对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均和游客的重游意愿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旅游者对夫子庙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以及夫子庙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的感知到的认同度越高,则其重游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806.
德勒诺尔铁矿受祁连山长期造山运动影响,使区内构造错综复杂。德勒诺尔铁矿区构造分为SN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近EW向构造;NE—SW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的NW向构造;EW向应力松弛拉张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张性构造。通过对肃北德勒诺尔铁矿构造特征研究,以期对该矿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07.
通过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野外露头实测、踏勘、前人研究成果整理以及盆地腹地露头缺乏地区的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中上扬子地区中寒武世的古地理背景。白云岩的成因、平面上以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都受控于古地理。中寒武统整个台地区为局限台地,在台地发育咸化澙湖、潮坪、局限潮下、浅滩等次一级的古地理单元。中寒武统的膏岩与白云岩不同程度互层。向台地内部,滩相发育愈少,咸化澙湖、潮坪以及局限潮下越发育;越往台地的边缘,滩相越发育。研究区中寒武统白云岩按照晶体大小可以分为泥粉晶白云岩和砂糖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为潮坪准同生白云岩,机理为蒸发泵作用,白云化流体来自于澙湖浓缩的海水。砂糖状白云岩绝大多数为回流渗透白云化成因,白云化流体主要来自于蒸发泵机理富余的高镁钙比流体。回流渗透白云化过程缓慢,白云石结晶较好。寒武系岩性在垂向上有很好的叠置关系,反映古地貌随地质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808.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金矿之一,位于华北板块燕山造山带东段,马兰峪复背斜北翼。金矿体赋存于峪耳崖花岗岩及其与灰质白云岩接触带中,矿化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细脉浸染型,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本次工作采用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精确定年,获得模式年龄为(168.4±2.5)Ma~(171.7±3.0)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9.84±0.95)Ma,等时线年龄为(171.9±2.7)Ma,表明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与成矿花岗岩侵位时间基本一致。辉钼矿的铼含量为50.63×10-6~116.1×10-6,平均84.61×10-6,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分析,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燕山早期区域性强烈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9.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介于土体与破碎岩体之间的特殊地质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工程界及学术界的关注。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特性及物理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是当今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理论岩土力学、计算岩土力学、试验岩土力学及应用岩土力学发展的必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土石混合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细观结构模型和细观力学特性3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土石混合体细观特性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开展不同细观尺度的实时加载试验,从不同试验尺度上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局部变形特征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建立土石混合体细观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方程,加强土石混合体环境依赖性方面的研究,通过细观试验建立土石混合体三维精细结构模型,开展土石混合体开裂方面的仿真计算,加强细宏观力学特征的关系性分析,揭示实时加载条件下内部微结构的演化过程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10.
台里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隶属于燕山元古代沉降带东南缘—山海关古隆起,该区域内发育一条NNE向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观察和显微分析,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初糜棱岩—糜棱岩组成,发育眼球状构造,主要有σ和δ两种类型,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研究发现台里地区的眼球状构造并不都是由单个长石斑晶组成,其主要成因有:一种是先期存在的长英质脉体在后期经受拉长剪切变形和石香肠化作用形成的;另一种是原岩中斑晶受拉长剪切作用形成的。对韧性剪切岩石进行有限应变测量(Fry法、剪应变、运动学涡度),明确了剪切应变类型为拉长型,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岩石类型为LS构造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中生代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辽西台里地区经受了强烈的伸展变形,因此,韧性剪切带是在张扭性的构造格局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