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临沂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沂市创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开发、立项要求高、试点县区少、规模小等问题。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做到:搞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等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2.
本研究构建了长期低渗胁迫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盐度处理时反向文库5个基因(血蓝蛋白、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分子机理上了解,在长期低盐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状态的关系。长期低盐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降低(P<0.05);盐度2处理组成活率显著低于盐度10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2处理组血蓝蛋白、几丁质酶、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50%、31%、91%、25%和35%;盐度10处理组血蓝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31%、72%和15%;短期低盐胁迫组几丁质酶和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mRNA表达量上调3.07和2.47倍。结果表明,盐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5个基因表达量在胁迫24h和56d后表达量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凡纳滨对虾对长期和短期盐度胁迫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以上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环境胁迫研究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213.
分析了从1955~1999年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1994~1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1997/1998年El Nino产生时,在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的温度正距平,是从1994/1995年El Nino在Nino 3区的最大正距平信号传播或演变过来的,整个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传播轨迹形成一似"8"字的形状.与此同时,当正的温度距平开始从暖池向东传播时,一最大温度负距平信号在Nino 3区出现,并伴随赤道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东传,在其北部(5~10°N)向西传,然后又向东传最后到达Nino 3区,其传播轨迹形成一扁"0"字形状.分析表明,1997/1998年这次完整的El Nino/La Nina事件主要是在热带流系的温跃层附近形成并传播的.  相似文献   
214.
地面核磁共振(SNMR)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直接用来寻找地下水的技术。本文在讨论反演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用共轭梯度法实现了核磁共振的一维正则化反演。通过反演理论数据、噪声数据和实测数据,说明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5.
西昆仑地区成矿远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结合部,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是横豆于中国中部巨型纬向构造带(昆仑一祁连一秦岭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多种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区内已经发现的矿床种类、类型繁多,矿种较全,在空间上分带规律明显,矿化相对集中。多种成矿信息表明,研究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利远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216.
在西藏申扎县的格仁错北,在原划于中、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的灰岩地层中,获得了中、晚二叠世的珊瑚化石,经鉴定,共有5属6种及1个未定种:Iranophyllum?sp.,Iranophyllum tunicatum Igo,Neokueichowpora haydeni(Cowper Reed),Praewentzelella irregularis Wu et Zhao,Praewentzelella tibetica(Reed),Waagenophyllum indicum(Waagen et Wentzel),Wentzelella zhongbaensis WuZhao等。根据珊瑚化石的时代及地层岩性特点对研究区以往认为的中、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进行了修订:剖面1—11层修订为中二叠统下拉组,11层之上修订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木纠错组。该区木纠错组岩性主要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为主,属于蒸发岩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217.
基于一个海-气耦合模式FOAM(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Model)在轨道强迫下对过去6 ka气候变化的瞬变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具有时空不一致性:相对于现代,6 kaB.P.时北半球夏季日射偏强,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却未普遍偏高,而是约以35°N为界,北方显著偏暖,南方气温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微弱冷却.自6 ka B.P.至今,东亚40°N以北的中、高纬陆地夏季气温大致呈线性降低趋势,以南的低纬陆地夏季气温则呈量级较小的“U”型变化,即气温在约3 kaB.P.附近达最低值,前3 ka为降温趋势,后3 ka为升温趋势.这与一些地质记录反映的气温变化相一致.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演变的时空不一致性,可能源自因海陆热力惯性不同所引起的气温对日射响应的差异.热容量较小的东亚高纬大陆夏季气温主要响应7月份日射;而热容量较大的海洋对日射的响应通常会滞后约2个月,其夏季气温主要响应5月份日射.受海洋影响,南方陆地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呈现出与海洋相似的特点.在岁差周期上,5、6、7月份日射间的相位差相对于较长轨道时间尺度较不明显,但在相对较短的近6千年时期内,它们相继出现波谷而呈显著趋势差异,从而导致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差异.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夏季气温变化对应的可能并非同季节日射强迫,考察轨道强迫的气候响应时,如何选择日射标尺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混淆“因果”.  相似文献   
218.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219.
选取泾县、淮北地震台SS-Y型铟瓦伸缩仪2017年度观测资料,从观测环境、观测资料内在质量、降水、气压因素影响差异等方面,对比2个台站洞体应变观测的异同点,并分析观测资料质量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淮北地震台形变观测山洞的基础条件和观测资料内在质量全面优于泾县地震台。  相似文献   
220.
通过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云图和物理场,对2012年7月21—22日兴安盟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低涡底部小槽携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形成交汇,在850h Pa切变触发下形成的,而高低层湿度的配置不同导致了前后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在各个降水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云系的"列车效应"是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