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地震波速变化和地壳内应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爆破方法,得到了关于日本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观测信号,进而给出了其P波速度的时间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地壳岩石对地壳中应力变化的三个基本过程:潮汐变化、构造应力积累及与大震相联系的应力变化。部分波速变化对应力的反映灵敏度可以估算为0.01~0.1(MPa)^-1。结果显示,大震孕育区内的应力变化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速的变化得到监控。  相似文献   
22.
古隆起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构造单元,研究古隆起的分布及演化,并阐明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岩心、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野外露头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塔北西部层序地层格架,卡普沙良群内部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再造了卡普沙良群各层序发育时期古隆起的分布及其演化,SQ1沉积时期古隆起呈近东西向展布,横跨整个工区,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加宽,隆起剥蚀面积为1 946 km2,SQ2时期隆起范围缩小,中部隆起被淹没,东部残余2个小的剥蚀区,西部剥蚀区范围较大,总面积约为1 365 km2,SQ3时期隆起范围进一步缩小,东部整体被淹没,西北部残余古隆起面积为899 km2,至SQ4时期古隆起消失.立足于岩心观察,结合岩矿组合、测井等资料,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和滨浅湖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最终充分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盆地分析的思想,综合研究了构造、古隆起、沉积古地理等要素,揭示了古隆起及源-汇体系的配置关系,研究区发育自古隆起向南北两侧供源及南部远源供源两套物源体系,北部临近隆起剥蚀区的两侧发育短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随着隆起面积的减小,辫状河三角洲分布范围逐渐减小,而南部长轴物源形成氧化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呈现由SE向NW向逐步进积的趋势,范围逐步扩大.古隆起的发育除为区域提供物源外,还有利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发育,南部的滨浅湖滩坝砂体也具有作为岩性圈闭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23.
无人机摄影测量已经成为公路工程测量的主要手段,其高精度的测绘成果(DOM、DEM、DLG)缩短了公路设计外业勘测周期,优化了路线设计方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测绘成果的实际应用发现了问题,同时也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徐琦松  王永诗  马立驰  孟涛  毕俊凤  王天宇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27-67z1128
正全球于古近纪发育PETM、ETM2、EECO、和MECO多个短期热气候事件(雷华蕊等,2018)。受热气候事件影响,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红层沉积发育并记录着热气候事件控制下古气候演化过程。立足于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红层,恢复古气候演化过程,一方面可以点带面,揭示全球古近纪气候演化;另一方面为研究极端气候条件对湖盆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位于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的癞痢头山岩体,主要由中粗晶花岗闪长岩(MGG)和细晶花岗闪长岩(FG)组成,形成于中三叠世(232 Ma).MGG和FG岩相学特征相似,无明显空间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它们具高硅(w(SiO2) =66.2%~68.2%,平均67.0%),富钾(K2O/Na2O=1.04~2.59,平均1.64),贫碱(w(Na2O+K2O)=5.45%~7.31%,平均5.99%)、低钠(w(Na2O)=1.54%~3.58%,平均2.38%),高镁值(Mg#=47.3~58.7,平均51.5)和过铝质(A/CNK=1.41~2.17,平均1.65)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介于6.91~12.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富集w(Rb) (54.7~176×10-6),w(U)(1.10~4.77×10-6),w(Th) (9.33~35.30×10-6)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w(Ta) (1.22~1.51×10-6),w(Nb)(14.9~18.5×10-6),w(Zr)(78.4~171.0×10-6)等高场强元素,以及δEu(0.35~0.57)和"TNT"负异常特征,表明初始岩浆以陆壳成分为主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癞痢头山岩体样品具有较高的A/CNK值(1.41~2.17)和刚玉分子含量(1.87%~8.67%),以及Nb/Ta比值(11.03~13.76)和Zr/Hf比值(23.13~47.85)分别与平均地壳和壳源岩石相应比值一致,显S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癞痢头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起源于古老地壳物质(贫黏土的古老杂砂岩)部分熔融岩浆和底侵作用带入的幔源岩浆的混合岩浆,是保山—思茅地块陆陆后碰撞阶段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6.
以深圳某项目桩基础施工为依托,综合考虑地质特点和施工工艺要求,对超大超深灌注桩在花岗岩地层施工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施工中,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型桩基础施工中的难点,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染废水是重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研究新的印染废水脱色技术是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重要课题之一。以酸性大红GR为典型代表,初步研究了镁-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处理阴离子型染料溶液的效果、影响因素和染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镁-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LDH对酸性大红GR染料溶液有非常好的脱色效果,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Mg/Al比和pH值。在pH值8.5~10.0,Mg/Al比2∶1~4∶1,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酸性大红GR染料浓度0.65 mmol/L时,染料去除率达99%。其净化机理是,当在染料溶液中投加Mg2 、Al2 溶解盐和NaOH时,Mg2 、Al3 水解共沉淀形成LDH的同时,染料阴离子以平衡LDH结构电荷的形式进入LDH结构层间,含有染料的LDH通过沉淀分离从溶液中去除。  相似文献   
28.
The northeastern shelf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foresets complexes since Quaternary. Based on integral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successions since ~3.0 Ma can be defined as one composite sequence, consist of a set of regional transgressive to regressive sequence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3 rd order sequences(SQ0–SQ5) based on the Exx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Since ~1.6 Ma, five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of wedge-shaped foresets complexes or clinoforms had been identifie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and the thick foresets allowed further divided of sub-depositional sequences(4 th order) of regression to transgression,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stacked benthic foram O-isotope records. Depositional systems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deltaic deposits(inner-shelf deltas and shelf-edge deltas), incised valleys, and slop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Since ~1.6 Ma, clinoforms prograded from the southern Panyu Lower Uplift toward th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shelf slope break migrated seaward, whereas the shelf edge of SQ0 migrated land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creased upward,especially intensive on the SB3 and SB2. Th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increased abruptly since SB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continental slop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a level changes, tectonic movements, sediment supply and climate changes. Since ~3.0 Ma, relative sea level of the northern SCS had been experienced transgression(~3.0 Ma BP) to regression(~1.6 Ma BP). The regional regression and maximum transgressions of the composite sequences were apparently enhanced by uplift or subsidence related to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addition,climatic variations including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and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ay have enhanced sediment supply by increasing erosion rate and have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ised valleys and 5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since ~1.6 Ma.  相似文献   
29.
以莲花山断裂在广东及相邻海域的延伸为研究对象,在陆域收集ETM+数据对断裂带的地形地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海域使用实测航磁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莲花山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沉积控制作用。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莲花山断裂带呈NE向束状线性特征,南北两支主干断裂沿西南向入海。断裂带主体为东陡西缓的山脉,两侧为低丘和平原,沿断裂带常发育NE向直线型河,东部山脉多发育深切的"V"型沟谷、直立陡崖或断层三角面;磁场特征显示,北支主断裂延伸至珠江口盆地北侧,南支主断裂穿过珠江口盆地直至海南岛东南侧,沿断裂带岩浆活动明显。莲花山断裂带为不同磁场特征的分区界线,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基底结构、NEE向断裂和深源岩浆活动,是珠江口盆地一级控盆深断裂。  相似文献   
30.
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围绕时序预测建模软件(Time Series Forecast V1.0)的研发与应用,按照现代预测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的水文、气象等多因子时序量进行了百年预测。针对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并采用了先进可行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特征向量”与“综合指标”的对等关系,从而避免了以往诸多评价模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