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宋泽明  宁凌 《海洋科学》2021,45(8):21-33
随着我国各项海洋事业和活动有序推进,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对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层面构建我国海洋复合系统,运用熵权TOPSIS方法进行测算,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演化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和趋势预测。得到相关研究结论: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其系统演化过程受到经济增长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演化规律符合Logistic法则,海洋资源子系统最大演化度高于海洋环境、经济子系统;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海洋资源、经济子系统演化度的增长率较大,正处于成熟阶段,而海洋环境子系统演化度达到饱和状态,正处于衰退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有效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2.
高密度电法在茶园沟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是废物处理的常用方式之一,同时也时刻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填埋场的选址就更加需要引起重视.工作区大都被第四系覆盖,植被茂密,露头较少,给评估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本文应用高密度电法对茶园沟填埋场选址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调查结果显示,穿过该区的F_2、F_3断裂分别从填埋场的南端和北端穿过,未直接穿过填埋场,为填埋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地表的粘土层含水性较好,起到了天然隔水层的作用.通过高密度电法的使用,对填埋场的构造分布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填埋场选址及后期工程的开展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王金丽  张泽明  董昕  刘峰  于飞  王伟  徐方建  沈昆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生矿物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拉长石、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原岩相当于基性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47~834℃和P=0.90~1.35GPa,形成深度可达45km。与麻粒岩伴生的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5~90Ma。结合在林芝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同时代岩浆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我们认为拉萨地体南部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南部白垩纪形成的冈底斯岩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北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会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研究证明,冈底斯岩基主要由钙碱性和埃达克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但本文报道了在冈底斯带东南缘产出的紫苏花岗岩。这种岩石主要由中长石、微斜长石、顽火辉石、透辉石、石英、富钛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在化学成分上,其铁镁指数FeO/(FeO+MgO)=0.47~0.50,钙碱指数MALI为-3.97~+0.11, 铝饱和指数ASI为0.83~0.92,是典型的镁质、钙碱性、准铝质紫苏花岗岩。计算出的结晶温度为850~950℃,压力>0.4GPa,形成深度为13~15km。紫苏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结晶成因,两个样品的U-Pb定年分别给出了87Ma的相同加权平均年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缘晚白垩纪的紫苏花岗岩形成在典型的大陆岩浆弧环境。紫苏花岗岩和伴生高温麻粒岩的存在为冈底斯带在晚中生代经历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55.
黑色岩系是以富含有机质为特征的海相细粒沉积岩的总称.黑色岩系作为含铀源层,与铀矿床(点)、铀矿化点在成因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龙门山区矿山设施大量损毁,为查明矿山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对龙门山地区的矿产分布和损毁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7.
笔者对中天山微陆块北缘托克逊干沟地区角闪岩相变质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证明变质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记录了从太古宙至元古宙(3320~530 Ma)的源区岩浆热事件,变质火成岩中的岩浆锆石记录了新元古代晚期(550 Ma)的岩浆作用,而变质锆石记录了晚泥盆纪(385~360 Ma)的变质作用。这一定年结果表明,中天山微陆块北缘的造山作用很可能发生在华力西期,中天山微陆块形成于新元古代以前,但并没有经历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具有与塔里木克拉通明显不同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历史。因此,中天山微陆块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块体,并不支持其是从塔里木板块分离出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8.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95%的能源和85%的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李明立,2005)。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尤为突出(张小田,2005)。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  相似文献   
59.
磷矿开发利用在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与之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大多数磷矿都伴有高含量的放射性铀、钍等元素,通过加工,会转移至磷肥及副产品中,通过施肥、淋滤、风化、氧化等作用进入环境中,不仅会导致土壤环境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增加,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至人体,导致公众内照射剂量增加。  相似文献   
60.
拉萨地体东南缘始新世早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彦蒿  张泽明  董昕 《岩石学报》2013,29(6):1962-1976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所研究的样品包括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它们经历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正片麻岩的原岩具有钙碱性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副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核部为岩浆成因,它们给出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012~ 522Ma,其锆石的增生边给出了~51Ma的变质年龄.在正片麻岩中,黑云母片麻岩给出了~67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 55 Ma的变质年龄;石榴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给出了~58Ma的原岩结晶年龄和~54Ma的变质年龄.因此,所研究的林芝杂岩并不能代表拉萨地体中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而是古生代的沉积岩和晚白垩纪至早新生代的岩浆岩在始新世早期变质而成.这一时期,表壳岩和侵入岩一起经历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跟新特提斯洋俯冲导致的地壳增生、加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