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0篇 |
免费 | 432篇 |
国内免费 | 2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7篇 |
大气科学 | 310篇 |
地球物理 | 243篇 |
地质学 | 682篇 |
海洋学 | 267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136篇 |
自然地理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野外沿山西清徐地裂缝的展布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范围、活动特征,分析成因类型,确定建筑物避让距离。勘察区范围内地裂缝的展布大部分地段局限于交城断裂带东侧200 m之内,方山村、西梁泉、东梁泉村在200 m之外仍有地裂缝分布,其地裂带影响宽度为244 m。清徐地裂缝有两种成因类型,即构造地裂和非构造地裂。构造地裂为清徐西边山一带主要的地裂缝类型,受交城断裂带的控制,分布于交城断裂带及其附近,具有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非构造地裂位于六合村和大峪村,六合村地裂缝主要是由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而产生,大峪村地裂缝是由于采煤引起的采空区地裂,非构造裂缝呈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小的特点。分析认为,清徐一带建筑物避让交城断裂带的距离为:方山、西梁泉、东梁泉3个村乙类建筑避让带的宽度确定为280 m;其他各村乙类建筑避让距离仍为200 m,丙类建筑按规范确定的100 m避让,且不得跨越地裂缝;交城断裂下盘(西侧)避让带宽度为:西侧的乙、丙类建筑的避让距离为100 m。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鲁东南地区18个代表站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逐日天气现象、积雪深度资料,对近55 a来降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东南地区年均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及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山区多于平原和沿海,区域差异明显。21世纪00年代以前为多雪时期,以后为少雪时期。近55 a的年均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及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皆呈减少趋势,降雪由多转少的转折年份均在1993年,年均雪深、年最大积雪深度的减少分别出现在1987年、1986年。鲁东南地区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3月份强降雪量最大,平均雪深、最大积雪深度的最大月份分别出现在11月份、3月份。降雪时段为10月23日-次年4月28日,降雪的初终日西北部山区皆为最早。降雪日数、强降雪日数、降雪量、强降雪量、雪深均存在3 a的周期,最大积雪深度存在4~5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994.
浙江安吉上奥陶统钾质斑脱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安吉杭垓地区的上奥陶统黄泥岗组和长坞组分别发现42层和5层钾质斑脱岩夹层,对其中部分斑脱岩开展的X衍射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石英、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极少量钠长石;该套斑脱岩具有高钾特征,为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显示具有高∑REE含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较强负铕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右倾的特征;富集Rb、Th、U、K,亏损Ba、Sr、P等。SHRIMP锆石U-Pb测年值为453±4~444.7±3.3 Ma。成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斑脱岩主要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为晚奥陶世凯迪期广西运动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996.
广西陶圩钙芒硝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圩钙芒硝矿床位于广西横县境内的大塘早白垩世盆地东端的边缘。矿体赋存于下的白垩统隆组下段紫红色钙质泥岩中。含矿岩 系最大的特点是明显的旋回性和韵律性。成矿模式为“干化深盆论”形成的“牛眼”式。 相似文献
997.
笔者于2004~2006年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找矿研究项目工作中中,对锡盟中部的锡林浩特铁、金、铜成矿带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首先在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铜矿中发现了夕卡岩型辉钼矿,其后,又在查干诺尔铜钼矿以北70公里外一个废弃的钨矿(宝格都乌拉钨矿)的废石堆中,发现了与花岗岩浆有关的细脉浸染型辉钼矿,确认这是一个以辉钼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同时,在锡林郭勒盟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矿山的合作和协助下,帮助并指导这两个矿山探出了辉钼矿富矿体.目前,这两个矿山的地质勘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分析多项震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北地区公元1400年以来的16次M≥7强震和随机选取的191次“无强震”,研究 了下列一组震兆:地震活动水平;b值:空区;地震的条带分布和地震的集中性。对每项震兆,建立了该震兆为异常的一个或数个定量的准则,然后用模式识别法综合分析了这组震兆。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和中小地震集中在强震震中附近可能是重要的震兆;b值异常在综合预测中也起了较大的作用;空区和地震的条带分布所起作用较弱。一系列控制试验表明结果是稳定的。基于对这组震兆的研究,在计算机上建立了“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预测方案”,并试用于强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