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40篇 |
地质学 | 262篇 |
海洋学 | 56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贯彻新闻出版暑、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人事部颁发的《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根据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对科技期刊主编岗位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2.
3维地理空间表达和描述的地理要素,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维布景作为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针对特定需求,实现空间地理现象的灵活配置和合理化布设,满足人们对地理要素与环境认知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此处描述了地理空间中3维布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空间信息布景所涉及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插件式软件架构、渲染引擎、数据结构与索引、海量数据调度和3维符号化配置;通过软件平台的开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在相山铀矿田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中,出露一套云母片岩。按照片岩中的变质特征矿物,可划分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和十字石带,与著名的巴罗带中的三个变质带相对比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该套片岩主要由富铝矿物十字石、铁铝榴石和大量黑云母组成,因而其原岩以粘土岩为主。由于片岩中含有大量黑云母和石榴石,这为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探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方便,利用矿物温度压力计得到的温度为500~600℃,压力约0.5Gpa。在晚元古代以前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热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6.
157.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K2O、Fe2O3、Al2O3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呈双峰曲线变化,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而SiO2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对比分析表明了红色粘土可能来源于地层和矿化蚀变岩。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常量元素与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2O、Fe2O3、Al2O3在红色粘土中为共生元素;金的富集主要受红色粘土中褐铁矿和伊利石的吸附影响。红土化参数分析说明了红色粘土剖面经历两次红土化作用,残积带相对于其它带经受过较强的红土化作用,但整个红色粘土剖面遭受的红土化作用不强,红土化程度低,仅处于粘土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8.
郑杰冯文兰王凤杰袁典龚雪梅黄宇倩 《干旱区地理》2017,(3):541-548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9.
160.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 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 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 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 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 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 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 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 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 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