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1篇 |
免费 | 525篇 |
国内免费 | 10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6篇 |
大气科学 | 676篇 |
地球物理 | 1224篇 |
地质学 | 2249篇 |
海洋学 | 687篇 |
天文学 | 116篇 |
综合类 | 232篇 |
自然地理 | 4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43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49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一、引 言 由于地形性激发的中尺度重力波的中断,在加拿大气候中心大气环流谱模式中有时候采用了波的曳力效应的参数化。这一参数化的细节以及它在大气环流模式气候模拟中影响的讨论,可见Boer等人(1985)的工作。 最近,人们利用激发重力波次尺度地形的更好的描绘,来修改这一参数化方案。还有,使用Lindzen(1981)的波饱和概念来描述曳力效应。这一关于地形重力波曳力参数化的作法已在加拿大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谱模式中广泛试验,在加拿大气象中心的业务的谱数值预报模式中也正在普遍进行试验。本文的目的所在于概述在这些模式中正在普遍使用的波的曳力方案,并且证明这一方案在消除中期预报和大气环流模拟的系统性误差方面的用处。 相似文献
73.
74.
75.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取的能代表冬季和夏季平均气候特征的气候态距平场。文中采用3种不同方案选取典型场:方法一,基于6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二,基于3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三,基于逐年气候态状况选取典型场。研究不同典型场的选取对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划分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而以1998年和2013年华中地区的季节划分为例,对第3种典型场划分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典型场作为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的划分基准,对季节划分的结果至关重要,基于单年气候状况选取的典型场与基于多年平均气候态选取的典型场之间的差异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在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差异尤为显著。基于第3种典型场选取方案的1998年和2013年季节划分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年华中地区气候态和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6.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滑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可靠度理论,利用Morgenstern-Price法、Ordinary法、Bishop法和Janbu法等4类极限平衡方法对台州市北水南调工程朱溪引水段Ⅷ号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最不利组合、最有利组合、平均值组合的确定性分析方案,目的是为可靠度计算结果提供对比基准;设计了Monte-Carlo循环次数为5 000,50 000,500 000,5 000 000次等4种计算工况,岩土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为正态分布、三角形分布和均匀分布等3种情况,方差等于0.5,1.0,2.0,3.0,4.0,5.0倍初始实验方差等6种计算方案,岩土参数间相关性在-1.0~1.0间按0.25等幅变化的9种情况。研究发现,循环次数仅对安全系极值有较大影响,对可靠度指标影响不大;分布函数和数据离散性均会对结果精度造成影响;参数相关性仅对失效概率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7.
78.
记述了广东省南雄盆地上白垩统主田组3组恐龙行迹,由杨梅坑足迹点的足迹命名了南雄鸭嘴龙足迹(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 nov.)一新种;古市足迹点的足迹归入鸭嘴龙足迹一未定种(Hadrosauropodus isp.)。这是中国鸭嘴龙足迹属的首次描述,将该足迹的分布从北美拓展至中国,并为南雄盆地存在大型的鸭嘴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还整理了中国已描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中国足迹(Sinoichnites)被定为非正式的塑模标本;扬子足印(Yangtzepus)被归入兽脚类足迹;禽龙足迹(Iguanodonopus)被认为是裸名,归入禽龙足迹(Iguanodontipus);嘉荫足迹(Jiayinosauropus)增加了新材料并得以具体描述;内乡足迹(Neixiang footprint)得以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79.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ground water resour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
昆仑山地震(Mw7.8)破裂行为、变形局部化特征及其构造内涵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壳弹性应变转化为永久性构造变形的表现形式.2001年昆仑山地震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整体长426km,由西部剪切走滑破裂段、中部张剪切破裂段和东部剪切走滑破裂段等3个相对独立的地表破裂段组成,即昆仑山地震由震级为Mw=6.8,Mw=6.2和Mw≤7.8的3次地震破裂事件组成,其中东段Mw≤7.8级地震为昆仑山地震主震,由4次更次级地震事件组成.野外测量表明,不同段落上单条地表破裂宽度一般介于数米至15m,最大不超过30m;组合地表破裂带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几何结构,特别是次级地表破裂带斜列区的宽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东昆仑断裂带第四纪地质速率与GPS监测应变速率一致性,2001年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局部化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祁连.柴达木两大块体间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东昆仑断裂带宽度有限的剪切走滑错动,东昆仑山断裂带南北两侧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特征.地震破裂局部化特征对确定重大工程、居民住宅和生命线工程等免遭走滑断层同震地表错动引起直接破坏的避让带宽度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