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192篇 |
地质学 | 485篇 |
海洋学 | 83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量实测地质资料与防治水实践证实,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含水层存在大量的局部高承压水区域,在强开采扰动下极易诱发底板突水灾害。基于“下三带”、“关键层”理论,将局部高承压水与底板隔水关键层简化为圆筒力学模型,分析研究隔水关键层在局部高承压水作用下的屈服破坏机制,得到了隔水关键层发生屈服的4个临界水压值公式;对各临界水压值进行区间划分,分析不同区间隔水关键层的屈服状态,确定了局部高承压水致使隔水关键层屈服破坏两个阶段的水压判据平衡方程,得出了奥陶系顶部岩层作为隔水关键层剩余隔水能力的计算表达式,并反演得到了开采深度上限、下限公式。结合九龙矿深部开采实际,对所建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应用,进而提出了防止局部高承压水致灾的相关措施,对实现深部煤层安全带压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北武夷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而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深刻影响着矿床的成生与保存。区域性推覆构造是成矿前、成矿期还是成矿后的构造,其精细结构特征如何,是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如果是破矿作用,是否造成矿体重复增大或者隐伏、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找矿的效果。建议开展面积性、追索性的路线地质调查,查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区域分布、不同单元的产状、构造样式,分别采用40Ar-39Ar和Re-Os定年技术测定推覆构造和矿体的形成时代,结合定量化分析及精细构造解析,研究构造与矿床的成生联系,预测隐伏矿体可能的位置,进而为北武夷地区寻找隐伏矿床和扩大矿床远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桂东鹰扬关群火山岩时代和构造环境的重新厘定: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格局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鹰扬关群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区广泛发育,为一套以绿片岩相变质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及相关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含有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一直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环境,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鹰扬关群火山岩主要属于基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类,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包括U、Th、Ba、K和Rb等)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鹰扬关群中变角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15.1±2.1)Ma(n=13,MSWD=1.8),表明其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喷发的产物。结合云开地块北缘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和岛弧型变质基性火山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早古生代的古洋盆,鹰扬关群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可能是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早古生代洋陆俯冲-消减过程的地质记录,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加里东期的构造格局是俯冲增生造山带而不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64.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65.
66.
正天珠,又称"天眼珠",为藏密七宝之一,是一种稀有宝石,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不是人间之物,而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珍宝。天珠的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西藏昌都旧名察木多,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谷地中。昌都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 相似文献
67.
正"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4月19日,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说。姜大明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2012年"双保工程"取得的成绩。他还表示,"双保工程"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找到了抓手,要切实运用和建 相似文献
68.
利用磁梯度法研究我国地幔导电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梯度法的原理,对我国地磁台网中的25个台站1992年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寻找磁变化在平面上最佳多项式拟合形式,获得了25个台站的日变4个谐波成分的较好的C值估计.通过非线性不定问题反演方法,探讨了各台站地下的导电率结构.研究指出,在我国的西南部、北部及其它地区之间C值和地下深部导电率结构存在差异.探讨了用改善梯度法研究深部导电率结构的可能性,指出梯度法在地球深部导电率结构及有关应用研究方面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69.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0.
大青山山前断裂是呼包断陷盆地的主要控制断裂,西起包头市昭君坟,沿大青山山前向东延伸至呼和浩特以东的奎素一带,总体呈NEE走向,主断面向盆地倾斜,具有典型的正断层活动特点(图1)。自第三纪渐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大青山峰顶与盆地面的高差最大达1300m。断裂北侧的大青山间歇性掀斜抬升遭受剥蚀,而呼包盆地长期沉降接受巨厚的沉积,新生界最大厚度达7600m(鄂尔多斯课题组,198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