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几次强震对甘肃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黏弹性体本构关系建立3D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在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挤压下,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对邻近地区的影响.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2008年汶川MS8.0、2010年玉树MS7.1地震,计算了发生这3次MS7.0以上强震后50年内每5年的黏弹性调整过程,讨论了3次强震对祁连地震带及甘东南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尝试开展依据区域应力调整特征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的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22.
南北地震带强震迁移特征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南北构造带构造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带强震的时空动态图象演化,结果表明,南北带的地震活动有如下特征:(1)经向迁移,其空间演化有步进型和步进折返型两种形态;(2)远程的快速响应;(3)诱发地震的链锁分布,该特征反映了强震间的相互耦合,对未来强震具有示踪意义,(4)时空可公度性,该结果对分析判定本带的地震趋势从而实现正确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3.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24.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 .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 .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 ,指出 2 0世纪以来 ,该区MS ≥ 6 .0地震经历了 6个活跃期和 6个平静期 ,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 .2 0 0 0年 6月甘肃景泰 5.9级地震和同年 9月青海兴海 6 .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25.
本文依据天祝—景泰6.2级地震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条件及前兆分布,分析研究了该次地震的孕震过程。认为天祝一景泰6.2级地震的力源主要是NE向区域应力场的挤压,垂直差异运动对地震起了促震作用。孕震过程形成的震源应力场在空间上有四象限分布特征,时间上经历了孕育、形成、增强等阶段,相应地震源区则经历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塑性硬化及失稳错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探讨了识别地震前兆信息的新途径。使衙“机器发现”方法,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递归函数理论处理前兆观测资料,建立其解析函数表达式,并以解析表达式的外推值作为识别异常的标准,实现了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20世纪台湾地区6.5级以上强地震的活动资料,研究了20世纪台湾地区强地震的成带性、分幕性、迁移性等特性并解释了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8年1月-2009年6月记录的ML 2.0-ML 6.0中小地震,S波观测谱中噪音、仪器、路径、场地等影响的逐一消除,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甘肃地区273条地震的震源谱,进而根据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计算地震矩、应力降、拐角频率、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并研究甘肃地区震源参数的特征及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29.
德令哈地震台测震干扰频谱特征及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个台站地脉动频谱特征的对比,发现德令哈地震台地脉动记录6.5-7.5 Hz频段存在明显的高频干扰.根据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以来该高频干扰的频谱演化规律,对其产生背景来源做初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德令哈地震台P波记录个数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弹性体本构关系, 模拟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 挤压对巴颜喀拉块体及邻区的影响. 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 模拟1900年以来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MS≥7.0强震, 计算序列中前面地震对后续强震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① 巴颜喀拉块体背景场应力水平大致与块体西部等效应力同等大小, 自西向东逐渐递减, 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和中部等效应力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东部地区等效应力比较低; ② 模拟的14次地震序列中, 有8次发生在前面强震所引起的等效应力增大的区域内, 2次发生在等效应力增大和减小的过渡区域内, 3次发生在等效应力减小的区域内; ③ 从强震序列所引起的应力相互作用看, 历史地震对1970年以来发生的地震影响结果为: 历史地震加速了1973年亦基台错、 1997年玛尼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的发生, 昆仑山口西地震对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 汶川地震对玉树地震的发生不具有加速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